感謝折磨你的人

要感謝折磨你的人    轉貼文章 作者:黃品喬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種類的人,有的是已經幫你鋪好路的人,有的則是一直折磨你,讓你覺得他們是那麼的無情,甚至可恨的人。 我們總是感謝那些預先幫我們鋪好路的人,因為他們讓我們走的平平順順、安安穩穩的,相反的,我們總會抱怨那些折磨我們的人,罵他們無情無義。但是我們都錯了,我們應該感激那些折磨我們的「貴人」,因為他們的折磨,使我們擁有度過任何挫折的力量,讓我們成為勇敢的獅子。 還記得國小六年級的體育課,總是要做又辛苦又累人的「體適能」,我們每次上課都會抱怨,沒有一次得到「休息」,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年幼無知啊!不能體會老師的用心,幸好老師非常的堅持,才能使我們個個鍛鍊得身強體健,那個老師真是我們人生中的「貴人」啊! 麥克阿瑟的為子祈禱文中,他希望神給自己的兒子多一點挫折,不要讓他過得太舒適。或許有些人會認為他是不是「怪怪的」,怎麼會有人希望自己的兒子過得這麼辛苦,但這才是所謂的「好爸爸」啊!因為遇到挫折不逃避,並勇敢面對去解決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換個角度看,會真正折磨你的人,才是你的「貴人」,如果一生中真的會遇到的話,就一定要好好把握並衷心的感謝他。 Licensed Practitioner Certificate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感謝折磨你的人

對培訓工作的尊重

上個月,我在某機構一連有三天的講學,我問在場職員,可否找一張較高的椅子或是吧台凳,好讓我在全日七小時的講學中,間時可以坐下,讓腰背可以舒緩一下。工作人員不解地說:「我們每個導師做培訓都是坐這些椅子,他們都沒問題。」跟著,我只好坐在那椅子上,問最後兩排的學生:「你能看到我嗎?」對方說看不到。然後我站著地問,他們說看到了。不用多解釋,令在場職員心服口服明白讓所有觀眾看到主講人是準備場地的基本要求和責任。場地條件有限制的演講會,我唯有站著,也不讓後排的觀眾見不到講者,觀眾的舒服應是首要的考慮。 在多年培訓工作中,我都是自行帶備自用的白板筆,部份機構職員最初也費解,因為從來沒有其他導師這樣做。我發現大部份機構,所提供的白板筆都是沒出色的,或是他們實在太環保,每枝白板筆都用到最後一滴墨水,寫出來根本就淺色到看不到。作為一個有要求的培訓工作者,我最後還是自己帶備白板筆,因為我試過很多次,叫職員去更換白板筆,結果換過來的也是沒出色的。只可說這些小事他們沒顧慮到。作為培訓安排的工作人員,只要關注一下這些細節,肯定會提升培訓工作的質素及成效。 對嚴謹的要求也是讓別人進步。別小看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小步,才是真正的尊重。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Licensed Practitioner Certificate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對培訓工作的尊重

事事干涉的老闆,不值得你為他賣命

機構有不同的專業同工,你的單位主管可能不是跟你的專業範疇一樣。假如有一日,你的單位主管,叫你做一件你專業範疇內的事,而根據你的專業判斷,這是不應該做的,除了因為出錯之外,後果亦會很嚴重。結果,你不斷遊說上司,希望改變他的主意,你的上司依然一意孤行,你會如何應對? 你大概可以有以下兩種選擇: 第一,既然上司堅持要做,就跟他的意思去幹吧了;不過大部份下屬,都會馬虎地幹,陽奉陰違,也不見得會有好成果。假如最後真的出錯,這明顯也是老闆的錯,暗地裏偷笑便算吧!  因為,作為專業的你,已經盡了責任講解清楚,老闆不聽從,作為小下屬,也沒辦法,只好讓老闆自作業! 假如,上司真的正確,也只好承認老闆英明了。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似乎是最安全的辦法。但事實卻是不一樣的,原來,無論結果對或錯,作為下屬的你,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如果事情弄錯了,也不一定是上司的錯,他可以諉過於你,反正那是你的專業範疇,你有責任把關。如果上司是對的,你更加沒有好日子過,他以後會看不起你,和這樣的老闆共事你也不會有甚麼尊嚴。 第二種做法是忠於你的專業判斷,洗手不幹,並即時辭職,以表明上司的做法與你無關,並不是你的專業判斷出了問題。這樣做會得到即時的掌聲,也會得到其他人的對你的尊重,佩服你不為五斗米折腰,忠於自己,有立場。當然,要這樣行動,你可能需要一定的經濟能力,而且也有一定的風險,如果老闆的胡作妄為,令公司贏了漂亮一仗,那便將你的專業判斷比下去了。 第一種做法,基本上不是一種辦法,除非你有苟且偷生的準備。第二種做法雖然也有風險,但其他人也會認為你有原則和信念,即使判斷錯誤,仍能獲得其他人的尊重。再者,遇著事事干涉的上司,除了他不會為機構有大作為外,更不值得你為他賣命,為他做替死鬼,所以如果是我,我還是忠於自己的信念而行。 Lawrence Chu Licensed Practitioner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Nursing Council of Hong Kong Accredited CNE Provider)    

Continue Reading事事干涉的老闆,不值得你為他賣命

向兒童學習活在當下

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在我們的腦海中,只是一片記憶。未來,太搖遠了,暫時放下吧﹗ 唯有現在,才是真實的世界。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傾向同時思考或擔心好幾件不同的事情。過去的煩惱、未來的憂慮,全都擠到現在來,苦了當下一刻。 其實,你擁有的只是現在。內心世界的平靜,工作的成效,家庭的快樂…,都決定於我們要如何活在現在這一刻。不論昨天曾發生過什麼事,也不論明天有什麼事即將來臨,你永遠置身「現在」。從這個觀點來看,快樂與滿足的秘密,就是全心全意集中於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上。 兒童是人成長過程中最懂得活在當下的階段。事實上,我們有很多地方可以向兒童學習。很多家長都只把教育兒女作單向的歷程,我卻相信他們如果花點時間觀察小孩,多點時間向孩子學習,說不定收穫更大。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作者: 朱德俊 朱德俊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創辦人 及 首席培訓師 Licensed Practitioner Certificate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小孩遠比成年人懂得活在當下,懂得如何尋找快樂。孩子知道如何歡笑,他們很容易就被逗得大笑起來,跳躍不停。他們歡笑,因為歡笑本身就帶給人快樂。 孩子快樂是自然而然的,他們不會凡事分析、查根究底,他們只是忙於「做自己」。孩子對很多新奇事物著迷,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一隻螞蟻、一塊貝殼、一條小溪,都可以令他們興奮。 孩子也非常有包容力。他們對事情沒有預設成見,不管貧富、種族,他們都不嫌棄;更不會計較你的膚色和政治立場。 與孩子的天真對話,常帶給我們的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小孩子最美妙的一點,就是他們會完全沈浸於現在的片刻裏,全神貫注。我並不是叫成年人每一刻都完全像孩童一樣沈浸於現在的歡樂裏,不過很多成年人卻剛剛相反,每一刻都沈浸於過去和未來的煩惱,而卻忘記我們可以選擇回到現在。 花多點時間向孩子學習,與他們相處,多學習他們的歡笑、自然、好奇、包容、不屈不撓、信任別人、真誠、想像力和活在當下的精神。孩子是這方面是成年人最好的老師。

Continue Reading向兒童學習活在當下

「求職」的心態不要得

最近,經常被問到面試求職時的策略及應對方法,有機構看了我的網誌 (BLOG) 後,還叫我去為他們搞有關求職與面試的專題講座,亦有要求我們開面試班,教教年青人求職應有的心態、事前該作些甚麼準備、臨場可如何應對、以及面試時的儀表與禮貌等。 我本人對「求職」一詞感覺很不舒服,還有點抗拒。 上一次面試已經是16年前的事,當時抱著一份看看是否合適的心態去了解一份新工作,為甚麼把我說成是「求」者?那對方豈不是成了「賜予」者? 當我不再以「求」的心態,定位一變,骨子裡每一個細胞都能表現自然自信。明明是雙方見面,互相看看彼此是否合適,為何用上「求職」一詞,雇主和僱員都有權選擇,雙方不外是締約的兩方,各有付出,各有回報,你情我願,各不虧欠。 所以,我一向的態度祇是去「認職」,不是去「求職」;也就是去認識及了解一個機會,看看這個職位是否適合自己,亦讓雇主看一看,我是否適合做這份工作。如果你是一位雇主,你亦應該經驗過,遇到好的面試者,還擔心他們不選擇加入你機構、擔心付出的條件不及別家公司好,希望早一點叫對方上來簽約,及早就職。 朋友聽了我這樣說,第一個反應是覺得這種取態似乎傲慢了一點,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但雇主不一定接受;持着這樣的心態去見工,不容易找到工作。 我認為這關鍵是在於你的態度及你的能力,又或是你打算去見哪一類工作。如果你不刻意去高攀一些勉強的職位,你自然不用去「求」,反而是雇主擔心請不到你。 如果我們願意挑選一份有足夠能力的工作,合理的報酬,我們去面試的時候就不用太緊張。面試的正確態度,是盡量讓雇主了解自己,以方便對方作出正確的決定。作為雇主的,有責任讓應徵者詳細了解工作的性質、工作的環境與工作的要求。很不幸,眼見有些機構經理人在面試時,不讓應徵者真正了解實際工作情境,例如要加班的情況,有些還刻意誤導,先讓你進入機構,待你坐定後才以真面目對待。 其實,應徵者應該透過面試去了解、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起這個職責,讓雇主對自己的性格與能力有一個確切的了解,這樣雇主才有條件去衡量是否應該聘用這位應徵者,任何一方作錯了決定,都對這段相互關係沒有好處。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Licensed Practitioner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Nursing Council of Hong Kong Accredited CNE…

Continue Reading「求職」的心態不要得

投考護士及護理課程 – 面試小錦囊 (2) 

好開心,上星期的面試小錦囊 (1)出街後,再收到幾位前學生通知,佢地都成功咗,準備入學讀護士課程,仲叫我開面試訓練班,實行開班教授,話有市場喎…不啦! 我還是決定加快寫多幾篇小錦囊吧 ! 回應提問的技巧及準備 今次會講吓回應提問的技巧及準備。 醫院或機構背景、歷史、職員人數、專長處理什麼疾病、課程學些什麼、課程有那些科目、修讀年期、出路、等等的資料一定事前準備。這樣可以表示你的誠意及有備而來。那有老師不喜歡學生備課,所以一定要知多點機構及課程資料。 如果你有醫院工作經驗,就要份外小心,因為對方會預期你知道很多醫療知識。如果你應該知的東西而不知的話,印象就會大打折扣。 有些問題你一定要事先準備,如果一開始就叫你自我介紹,你可以用上兩三分鐘精簡介紹吓自己,不宜太長篇,亦不宜太短,給人感覺你不善詞令。我見過有面試者對這條開放式提問不知所措,答不到三兩句就停下來,沒話說了。更有一位面試者問考官應該介紹什麼,結果不用說了! 究竟要介紹什麼 ? 自己想想吧! 還有經常會提問的是為何會選擇讀護理課程,點解會選擇做護士…。這條題目,如果你答案是想幫助人呀、有意義的工作呀…。這是小學生的答案,太膚淺`了。你得從個人目標,遠景去回應這條問題。 (用NLP角度,即係你要運用的不是環境、能力或行為層次,要用信念、身份及精神層次回答這問題。唔明,有機會在NLP課程跟你講解何為思想理解層次)。究竟如何回應 ? 你的人生目標、遠景,你自己才知道,不是嗎 ? 自己想想吧! 如果問你護士的工作性質是什麼,我見過很多面試者這樣回答﹕幫助醫生照顧病人…執藥、打針、洗傷口…等等一系列所謂日常職務。這些都是層次較低的答案。要知道,護理行業是專業的,已不再是什麼幫醫生做這些,做那些的「妹仔」呀。我建議可以考慮用「全人照顧」概念回答這條提問。(即運用 NLP 的 CHUNK UP 技巧)。「全人照顧」是什麼 ? 包括身、心、社、靈…。其他的資料得由你自己去做點功課,我不應該解釋那麼多啦。 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看,面試考官很容易會有偏見,究竟如何反過來運用偏見製造有利果效,下期再續。 GOOD LUCK! (作者為仁安醫院、香港浸信會醫院護士學校及中文大學護理學碩士課程客席導師)…

Continue Reading投考護士及護理課程 – 面試小錦囊 (2) 

投考專業護理課程面試小錦囊(1)

作者: 朱德俊 Lawrence Chu 假如大家的學歷及筆試成績相若,再要考量的,就是面試時的表現了。 最近,有幾位朋友問我,投考護士要怎樣作好面試的準備,之後,又有幾位blog 友還想知多一點找工作時的面試技巧。所以我決定寫幾篇面試小錦囊。一於從學院、醫院及機構角度看看怎樣甄選申請者。 二十多年前,我初次投考精神科護士,跟今日投考者一樣,都是面對當前相若的競爭。無論如何,大學也好,醫院及機構也好,會盡量找一個合適、勝任的人,去投放資源。培訓一個專業護士,跟培訓一個職業治療師、飛機師..都是一樣,得用上時間和金錢。 如果有機會面試,你先問吓自己有多少面試經驗。我當年很幸運,自暑假工開始,就有很多面試機會,起碼到真正要找一份職業時,就有了一點面試技巧。 從失敗者身上學習 ﹖ 從友人口中知道,一位舊學生,有機會參加護士課程面試。很可惜,她問的人,全是面試落空者。只是知道考官會問什麼問題,卻沒有認真思考怎樣回答。更可惜,她連最基本的面試技巧都沒有留意。已提醒她注意衣飾,沒料到最後她選擇穿上一條『新』的牛仔褲去面試。『新』的牛仔褲仍是牛仔褲呀﹗只可說她一點經驗也沒有,不然就是一點誠意也沒有。你去問任何一個護士,哪有說護理行業不專業的。可否著得專業一點呢﹖投考任何行業,你大概也得知道該行業的人是怎樣穿衣服的。 運用 NLP 身心語言程式學 MIRRORING 技巧,提升瞬間親和感 上文提到,投考任何行業,你大概也得知道該行業的人是怎樣穿衣服的。假如你投考護士,女的可以穿白色、淺藍色或淺粉紅色的套裝,男的可以考慮白色恤衣,配上領帶西褲。衣著除了給人整潔舒適的感覺外,更重要是透過服飾給人的第一印象。假如考官有一種感覺,坐在前面應考的跟我們很相似、很類近、就好像鏡子看到自己的感覺,你話這種感覺多親切呢﹗ 語言畢竟是一種下意識的活動,而衣著配合「場景」、「人」及「時」才是無意識的,如果一個人直覺地就認為你跟他很相近,因而對你產生親和好感,你想這種關係在面試過程中有多好處呢﹗ 至於點解女的要穿白色、淺藍色或淺粉紅色的套裝,男的要穿白色恤衣,配上領帶西褲,應該不用解釋那麼多啦。 如果你投考的是飛機師,請去看看飛機師的裝束吧﹗ 祝閣下好運。 還有其他錦囊,下次再續。 作者為仁安醫院及浸信會醫院護士學校客席導師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2010-2014 Licensed…

Continue Reading投考專業護理課程面試小錦囊(1)

自由工作最快樂

我在三年前辭去舊機構的工作,全力發展自己的培訓事業。我是自僱人士,再加上公司的工作性質,我就像個 Freelancers (自由培訓師)——有工作的時候忙完成工作,沒工作的時候忙於學習及開發新課程。早前看過一個有關 Freelancers 的調查,就看得特別用心,還有深切體會。 為何有這麼多人要辭去固定收入的工作? 原來有差不多八成的人是想掌控自己的時間,有 74% 的人是想有自己的事業,73% 的人不想在固定位置返工,想隨時隨地可以在外出走走看看,66% 的人是希望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的想法跟以上的大致一樣,只是我想補充,從前是不能推掉老闆的無謂工作,現在我是可以因為不喜歡某個課題,然後就寧可少賺一點,多睡一點。這個除了讓我覺得很爽外,而且我覺得很公平,我接了的課程,就有收入;沒接下來的就沒有錢。另外,我也是個愛好自由的人,能去不同的國家地區進修或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件賞心樂事。 雖然,也有人說當全職員工賺得較多,較穩定,可是,也有人發現 Freelancers 的薪水較高;不過,有一個數據,你看了後一定認同,當了 Freelancers 後,是不是更快樂呢? 原來調查結果顯示,有 93% 的人當了 Freelancers  後更快樂。 事實上,金錢很多時候都買不到快樂,但自由卻給人帶來滿足。如果我們有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使多賺少賺,肯定會更快樂。 Lawrence Chu Licensed Practitioner Certificate Course of…

Continue Reading自由工作最快樂

好書推介﹕催眠瑪麗亞-飛行家的奇幻之旅

  好書推介﹕催眠瑪麗亞- 飛行家的奇幻之旅 作者﹕李察.巴哈 (Richard Bach) 你知道你無時無刻都在被催眠嗎? 被親友、愛人、師長、陌生人,被新聞、廣告、文化、歷史,甚至被你自己催眠? 故事講及一位飛行教練,某天在雲空中聽見無線電傳來一個女子的求救:「機長死了,而我不會開飛機!」於是飛行教練隔空指導女子將飛機安全降落,救了兩條人命。事後女子對記者說,是飛行教練用催眠術救了她。 飛行教練根本不懂催眠術,但這讓他想起三十年前被催眠大師「黑神話」關在一間石頭密室的往事,黑神話說:「你只要穿越牆壁就可以走出來。」 飛行教練想,人怎可能穿越石牆呢?但接下來的一連串奇遇讓他發現,不但新手可以開飛機、人可以穿越石牆,甚至可以超越極限、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一切都源自意念。意念就是一顆催眠的種子,創造出他所經歷的一切。 作者簡介 李察.巴哈Richard Bach(1936.6.23~) 被譽為美國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夢想家,作品暢銷程度僅次於聖經。 李察.巴哈出生於伊利諾州橡樹園,先祖正是名音樂家巴哈(J. S. Bach)。他9歲開始寫作,但起初並未想當作家,反倒是17歲愛上飛行後,就休學去受訓成為戰鬥機飛行員,但因不適應官僚體系兩年不到就退役,改以打零工維持家計,直到23歲那一年才決心當個職業作家。 他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多半與飛行有關,並取材自他的親身故事與生命哲學。1970年《天地一沙鷗》出版,起印量平平,但在口碑傳誦下兩年內突破一百萬本,蟬聯《紐約時報》排行榜榜首長達十個月,後來故事還被拍成電影。 李察.巴哈的創作重質不重量,數量不多卻本本暢銷,影響深遠,包括繪本《沒有一個地方叫遠方》(There’s No Such Place As Far Away, 1976)、入圍美國圖書獎關於一位倦勤救世主的《夢幻飛行》(Illusions, 1977)、尋找靈魂伴侶的《跨越永恆的橋》(The Bridge Across…

Continue Reading好書推介﹕催眠瑪麗亞-飛行家的奇幻之旅

超越巔峰-老鷹與小雞的故事

「超越巔峰」(Soaring to Nu Heights),描述一對老先生以及他的孫女在郊外農場看到一隻「怪雞」,這隻「怪雞」原來是一隻鷹,但從小被養在雞籠裡,與一群雞養在一起。對農場主人來說,這隻「怪雞」除了外表有所不同外,與其他雞沒什麼兩樣。看到這隻雞,這位老先生想起了他的職業棒球生涯,從小參加球隊活動卻屢遭挫折,一直是父親在旁邊鼓勵他,才能成為眾所矚目的棒球明星。於是,他向農場主人買下這隻「怪雞」,希望可以把鷹帶回天空。 在草原平地,鷹還是飛不起來,於是祖父將鷹帶到半山腰,希望高一點可以讓她展翅飛翔,可是鷹還是飛不起來,最後,祖孫兩人再登上更高的山峰,老先生跟鷹說話:「你是鷹,不是雞!」這時候,當風吹過昂然的鷹首,鷹頸的羽毛顫立起來,牠的翅膀感受到風鼓動的力量,呼嘯一聲,這隻「怪雞」就展翅飛翔起來,重歸天空。 孫女驚奇的問道:「爺爺!你是怎樣使鷹飛起來的?」老先生回答:「哦!不是我使牠飛起來的,是牠自己使自己飛起來的!」 有些人一輩子像「怪雞」,在安逸的籠子裡;不愁吃喝,安逸得很。問題是:你是隻鷹,不是雞!本來就屬於天空的。給你機會飛翔時,你說我不願意,要回到雞籠裡去,這就違反了你的本性。 一個人的潛能就像鷹的本能是要翱翔在天際的,不管我們是在雞籠裡,或是在其他的環境中,我們總要展現出我們的本性。鷹只是一種比喻,人雖不會像鷹一樣可以飛翔,但人的潛能,只要稍加鼓勵、尊重、信任、關懷,我們就可能展現出來。我們只需要一種正面而積極的肯定,我們的能量就會蓄勢待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YNhWNwNSUE Certificate Course of Foundation Coaching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超越巔峰-老鷹與小雞的故事

自戀上司不斷製造人禍

如果你不幸遇上了自戀人格的上司,你肯定會受盡無限羞辱和指責。 美國進行過一項調查研究,一些機構發現在解僱那些自戀者之後,機構業績及發展明顯提高了,即使被革職的自戀者工作效率高,他們離開後依然對提升企業利潤及發展有良好影響。 這關鍵在於,自戀者因為滿足個人自尊和強大的權力慾,會不擇手段造成不必要的競爭,以及在成功爬上較高位置後,以上司身份利用下屬宣洩個人威權, 往往不能接受被拒絕、被否認和不服從的情況;在發展事業方面,他們執迷於自以為的「成功感」,不是麻木不仁,就是只能維持在較小規模的單位經營,局限業績,排劑其他意見。 如果你也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受羞辱,不如早作決定,盡快離開,不被人禍所害。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Customers   

Continue Reading自戀上司不斷製造人禍

處理職場衝突有法

解決問題,不一定要戰鬥到你死我活,才有出路。很可惜,人際衝突當中,當事人很少能冷靜應對,最後讓成不可逆轉的關係。 事實上,職場「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員工和機構都有機會從衝突中互相學習。 在處理衝突的過程中,要明白各人在問題上的角色、立場,甚至會偏向某一個解決辦法,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 日常工作當中,你不難發現很多人都會給予別人麻煩,而不會為問題找出解決方案。 人總是很想講出自己的道理,要為事情說過清楚明白,很快就會不停地解釋,覺得對方聽不懂我們講甚麼。 細心一想,遇到衝突,首要做的事情,是了解一下問題所在。這並不代表其他人不了解,而是因應問題的所在而作出應對。當我們只顧解釋事情的經過,我們就會看不清楚所發生的事情。 一般人遇到問題,通常都會顯得不安;想要找出解難的正確的答案。可惜他們大多忙於指責別人,且不是針對怎樣解決。 有些人更會迴避衝突,但如果我們能夠從「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中學習,日後必定變得更能夠處理衝突以及建立處理衝突的能力。 無論是家庭、工作、人際,政府與民眾,其實衝突常常會發生,而這些問題也好、衝突也好,都是改進系統及關係的機會。 要有效處理衝突,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第一,要弄清問題所在,各人對同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要解決問題,就要清楚明白問題是甚麼。 第二, 明白相關人士在這個問題上的角色何在,會偏向某一個解決辦法嗎?為何?假若太過依賴單一個解決辦法時,就會自然地把這個辦法無限量放大,以為這是唯一的辦法,但我們必須跳出來,把這些都分開來看。 第三,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法,愈多愈好。 第四,評估每個辦法的可能性,每個方案的優劣之處? 第五,選擇一個或幾個解決最可行的方法,甚至可以把幾個方法連在一起,變成一個很好的方案。 第六,把所有決定好的事情寫下來,再細心審視每個方案的好處和壞處,以及了解它的枝節。 最後,要行動。如果方案行不通,可以怎麼辦?由誰人來負責監控,如何評估成效及進展?要不斷地審視,才能夠讓方案更進步。 專業人事管理 – 處理問題僱員證書課程 (30/1/2015)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Continue Reading處理職場衝突有法

駕馭問題員工有法 – 管理人須冷靜溝通忌硬碰

本會導師王培琳小姐接受明報訪問 2014年10月13日      明報JUMP 遲到早退、說是非、搞小圈子,甚至做出損害公司利益等行為的員工,相信在各行各業大中小的公司都不難遇見,類似的「問題員工」難免令一眾老闆、管理層戚到頭痛!若處理上述問題員工稍有不慎,不但會影響員工士氣、減低工作效率,嚴重的更會令公司形象及營運受損。 管理層要有效處理問題員工,除了要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外,更要掌握相關技巧,才有望建立一個和諧及有效率的工作團隊。 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上擁有逾22年管理經驗的香港專業培訓學會培訓導師王培琳(Selina)表示,各行各業的公司都會有問題員工的存在,如何能夠適當處理及拆解問題員工的問題?的確要依靠管理層人員的觀察、處事成熟度、掌握員工心態及應變技巧,還要同時配合公司的制度及政策,處理過程中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及技巧。 Selina指出,管理人員首先要懂得辨識不同類型的問題員工,才能夠有效化解這些員工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問題員工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 屢請病假型:這類型問題員工屬於喜歡「遲到早退」、「多請病假」,這情□多出現在年輕員工身上,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他們不喜歡現時的工作、與同事相處不融洽、想逃避上司、在工作中找不到價值、計較工作量多或少等。 拆解:管理層人員可以嘗試協助員工找出在工作上的存在價值,例如多稱讚員工的工作表現,給予員工肯定,讓員工看到自己在公司的存在價值。 愛說是非型:至於這類型特別喜歡說是非、搞小圈子、喜歡無中生有的員工,他們未必能做好本身的工作,而其舉動更會容易影響及破壞同事之問的和諧工作氣氛。 拆解:由於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說是非、打聽其他同事的工作情□,管理層人員可以多觀察這類員工是否已能達到工作要求,其次可分配多些工作給他們,使他們的精神重回集中在工作層面上,減少他們說是非的時問。 損人利己型:這是指一些為求一己私利而損害公司利益的員工,與第一、二型的問題員工相比,這類員工較難被發現。 拆解:需花更多的心思及時問進行調查、確認及處理,同時在處理上並不能依靠一位管理層人員,需要公司內部多方面配合,甚至由多位高層人員共同處理。 管理人對症下藥免影響整體士氣 Selina表示,在確定和處理問題員工前,管理層人員務必要查明真相,處理不同的問題員工,也要對症下藥。 單獨面談: 應付首兩類型的問題員工,第一步都以「傾」為主,即採取單對單面談方式,了解該員工的需要及問題所在。 化身調解員: 其中第二類型愛搞是非的員工,他們的人際關係一般都未如理想,有可能涉及其他同事,所以管理層人員除了要單對單面談外,必要時也要變身成調解員,與牽涉在內的同事作深人了解溝通,以解決問題。 查明真相小心處理: 至於第三類型問題員工,若最後涉及執行紀律及終止僱傭關係等問題,則更要小 ‘面處理。「管理人員在解僱問題員工時,要多加注意加強公司保安,如人身安 全、公司電腦記錄等等,以防問題員工作出一些非理性的行為與舉動。」 Selina表示,在處理問題員工方面,大部分公司都已制定一套的人事政策,讓全體員工有一套員工守則作為依據,讓管理層人員可以按守則執行,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按步處理洞察員工變化她提醒,管理層人員在處理問題員工時,必須採取冷靜、溝通的態度,切忌一開始以「指責」的語氣來責備員工,這非但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更會弄巧反拙,令員工抗拒改善,容易破壞員工士氣。 管理層人員可以緊記「IDCC」及「TFB」心訣,有助化解問題。 IDCC:處理問題員工的步驟 I…

Continue Reading駕馭問題員工有法 – 管理人須冷靜溝通忌硬碰

投訴者行動前反思

有家長投訴幼稚園考試不設排名,亦有家長投訴小學飯盒供應商安排學生午飯吃薄餅不健康等;更有家長投訴上學時段交通擠塞,竟要求學校特准其子女每日上學遲到五分鐘,但以擔心影響睡眠質素為由拒絕其子女提早五分鐘起床。 一名視障人士帶同導盲犬乘搭港鐵,卻被乘客投訴「看來不似視障人士」,港鐵站長查問後竟提出要他掛上寫明視障人士的名牌。一宗荒謬的投訴,令人反思現今的投訴文化是否已過火? 海洋公園冰極天地,有遊客竟向園方投訴企鵝館太凍,令人啼笑皆非,館內溫度調低至8至10度因這是企鵝生存的環境需要,連這也投訴?道理何在? 惹起爭議的投訴,近年還有屋苑居民不滿雀鳥叫聲擾人清夢,投訴青蛙聲擾民、木棉樹花開花落是滋擾等。 種種莫名其妙的投訴令人咋舌! 社會進步,問責意識抬頭,加上投訴渠道增多,花費一、兩分鐘便可以寫封電郵,已可完成最基本的投訴程序,投訴數字增加不難理解。 時至今日,香港人的投訴文化,滲入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事事以自身權益出發,個人受到「怨屈」或「看不過眼」,事無大小「嘈咗先」,要找「代罪羔羊」,要找人發洩。 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心態,連年幼小孩亦耳濡目染地成為「投訴專家」,有報道便指有幼稚園學生不滿老師要求放好書包而出言唬嚇:「我媽咪會投訴你!」 投訴固然有其用處,但須有的放矢,顧及有理有節,濫用投訴機制,只會浪費社會資源。 在擁抱投訴的權利時,也應顧及同理心及互相尊重,能否以更大包容來取代事事投訴?值得每個投訴者行動前反思!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Customers

Continue Reading投訴者行動前反思

如何預測案主暴力行為出現

根據筆者的經驗,要預測案主暴力行為出現,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然就沒有那麼多的暴力事故發生,而很多社福機構的工傷數據,頭三位多與職場處理案主暴力事故受傷有關。甚至有保險公司因為暴力工傷數字實在太大,不願承保。 有時候,我們總要面對評估案主暴力風險的處境,如評估結果卻影響我們的介入手段及警覺模式,不幸地,研究報告讓我們知道,臨床上職員的預測,很多時候都未能掌握事情的真正現象,當以為案主是暴力的時候,但是實上卻沒有暴力行為出現,相反,當預測對方是穩定安全的,卻又出現暴力事故。 要提升評估的準確度,預測精準,根本之道在於職員對案主及當時環境的認識程度,包括案主的個人特質、精神及情緒狀況、性情偏好、歷史背景、社會及家人支援情況等等。能夠掌握的案主及環境的資料愈多,評估的準確性就愈高。有了暴力行為相關的資訊,並加上恰當的預備及防範,較能減少暴力事故。 版權所有,轉載請引述出處 作者: 朱德俊 朱德俊 (Lawrence Chu) 是大中華區目前唯一同時擁有美國  (The Mandt System®, US) 及英國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Personal Safety, NFPS-UK) 處理工作間暴力事故培訓資歷之認證導師,亦是首位獲英國 NFPS-UK 授權可直接頒發導師認證 ” Train the Trainer ” 的華人導師。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加拿大,已舉辦超過…

Continue Reading如何預測案主暴力行為出現

The Pioneer Recovery Coaching Program in Asia

Certificate Course of Recovery Coaching for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精神康復之復元教練學證書課程 Co-organizer: Th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25 & 26 July 2014 恭賀畢業的40多位同學,兩天的學習,見到同學們已掌握了最基本的核心原則,聆聽、支持、不批判、不教導、不建議,不介入任何內容;作為一位復元教練,深信康復者能自行發現,這樣比做什麼都更重要? 對於香港來說,復元教練學是非常新興的概念,很多人在談論教練學,但並不太多人真正認識,更少人將其概念活用於精神康復工作中。一個人的潛能就像鷹的本能是要翱翔在天際的,不管人們是在雞籠裡,或是在其他的環境中,總要展現出本性。鷹只是一種比喻,人雖不會像鷹一樣可以飛翔,但人的潛能,只要稍加鼓勵、尊重、信任、關懷,就可能展現出來。

Continue ReadingThe Pioneer Recovery Coaching Program in Asia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四十八小時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已經很多年沒到過廣州;這次培訓,有機會踏足這個全國最大的精神病院,很是興奮。有四段授課的時間,前後共約11個小時,都是用廣東話講,對我來說並不困難,加上兩個題目都已講過無數次。難倒的,卻是國內較文靜的學習氣氛,要帶動參與則較費力,卻甚是值得的事,聽聞留下來聽書的人是近年最多。短短48 個小時的行程,是多麼豐富的體驗! NFPS UK Training &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 in Guangzhou Mental Hospital, China 2014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Customers

Continue Reading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四十八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