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兒童學習活在當下

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在我們的腦海中,只是一片記憶。未來,太搖遠了,暫時放下吧﹗ 唯有現在,才是真實的世界。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傾向同時思考或擔心好幾件不同的事情。過去的煩惱、未來的憂慮,全都擠到現在來,苦了當下一刻。 其實,你擁有的只是現在。內心世界的平靜,工作的成效,家庭的快樂…,都決定於我們要如何活在現在這一刻。不論昨天曾發生過什麼事,也不論明天有什麼事即將來臨,你永遠置身「現在」。從這個觀點來看,快樂與滿足的秘密,就是全心全意集中於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上。 兒童是人成長過程中最懂得活在當下的階段。事實上,我們有很多地方可以向兒童學習。很多家長都只把教育兒女作單向的歷程,我卻相信他們如果花點時間觀察小孩,多點時間向孩子學習,說不定收穫更大。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作者: 朱德俊 朱德俊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創辦人 及 首席培訓師 Licensed Practitioner Certificate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小孩遠比成年人懂得活在當下,懂得如何尋找快樂。孩子知道如何歡笑,他們很容易就被逗得大笑起來,跳躍不停。他們歡笑,因為歡笑本身就帶給人快樂。 孩子快樂是自然而然的,他們不會凡事分析、查根究底,他們只是忙於「做自己」。孩子對很多新奇事物著迷,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一隻螞蟻、一塊貝殼、一條小溪,都可以令他們興奮。 孩子也非常有包容力。他們對事情沒有預設成見,不管貧富、種族,他們都不嫌棄;更不會計較你的膚色和政治立場。 與孩子的天真對話,常帶給我們的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小孩子最美妙的一點,就是他們會完全沈浸於現在的片刻裏,全神貫注。我並不是叫成年人每一刻都完全像孩童一樣沈浸於現在的歡樂裏,不過很多成年人卻剛剛相反,每一刻都沈浸於過去和未來的煩惱,而卻忘記我們可以選擇回到現在。 花多點時間向孩子學習,與他們相處,多學習他們的歡笑、自然、好奇、包容、不屈不撓、信任別人、真誠、想像力和活在當下的精神。孩子是這方面是成年人最好的老師。

Continue Reading向兒童學習活在當下

一般人看不懂,看懂的絕對不是一般人

轉貼文章  文章來源: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7561 1. 看中一台電腦,需要9000元。 他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 老婆對他說,你瘋了,你買了就離婚。 他問我怎麼辦。 我說,你配不上那個電腦。 連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沒勇氣去爭取你將來在社會上還能混成啥樣? 他咬咬牙買了。為了還債他開始不停的兼職。 終於在一個月內還清了所有的餘款。 他的妻子並沒有因為他的瘋狂而離開他。 他的妻子把他帶進了車市, 說:老公,我們貸款買了這輛寶馬吧。 他一開始嚇死了。以為老婆是瘋了。 1年後他還清了寶馬的貸款。 【悟到】 你連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與人的勇氣都沒有, 你注定是個失敗者。   2.兩馬各拉一貨車。 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 於是主人把後面的貨全搬到前面。 後面的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 誰知主人後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幹嘛養兩匹? 最後懶馬被宰掉吃了。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 【悟到】 讓人覺得你可有可無,你被踢開的日子就不遠了。   3.夜市有兩個麵線攤位。…

Continue Reading一般人看不懂,看懂的絕對不是一般人

懷著一份好奇開辦解夢課程

我是做夢皇,經常發一些趕車、趕船、趕飛機,卻不幸遇上迷路的惡夢,究竟有可啟示,今日終找到答案。夢境內容是一種語言,每個人有其專屬的語言,也就是潛意識透過夢來告訴我目前的狀況。懷著一份好奇開辦解夢課程,就是自我療癒的開始,如何了解夢境意義,聽懂夢的語言,化暗示為開示,從創造出的夢境中,了解心靈裡表達出生活上真正的感受與想法,善巧運用內在智慧,進而認識真正的自己。 夢境內容並不邏輯,但解夢的過程卻可以很有邏輯,夢是人類記憶的資料總管,也是開發直覺力的一種方式,更是自我療癒的最佳管道。今日學了解夢之後,非常建議想要更了解自己、讓生活更順暢的人,開始紀錄夢境,假以時日你會發現原來身心靈的對話是如此的巧妙,如此重要,而你對周遭所發生的生活事情和的感受,也將更加正確清晰。 今日還學了如何把夢記下來,方便分析,大家可以試試看 1.在床邊放筆記本,隨時容易書寫、紀錄 2.每日睡前把今天的大事、心情、感受,簡略紀錄 3.睡醒前,別急著下床,重溫一次夢境,然後把腦海的任何東西寫出來 剛剛開始的時後,不必要求每天都把夢記下來,你可以從每周一、二次開始,再嘗試解夢。 多謝導師 Hailey 的分享,多謝40多位同學的參與,創造了一個歡樂而充滿啟發的課程。 夢境分析輔導證書課程   基礎催眠治療輔導工具證書課程 Foundation Course in Hypnotherapy for Counseling

Continue Reading懷著一份好奇開辦解夢課程

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很有啟發的一篇文章,雖然長了一點,但每一個段落都發人心省。每天都為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而煩惱的家長,值得一自。轉貼文章  作者: 王寧2013-7-22大家好,我是王寧。今天能站在這裡,純屬偶然。為什麼說偶然呢? 因為,南雅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164班是一個優秀的集體。個人認為,班級前二十幾名的同學,時機適宜,誰考班上第一名都有可能。媽媽對我說:考了第一名,不要有壓力,這一次已證明了你有考第一名的實力。以後,出現名次上下浮動都很正常,以平常心對待。先說明一下,因為時間緊,這份發言稿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寫的,下面就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的幾個觀點和大家探討一下: 1、關於分數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麼壓力,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我的經驗就是:像考試一樣做認真做作業,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在我們家,分數引起的反應基本上是波瀾不驚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麼太大的反響。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係。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裡有一張銀行卡備用,家裡的小盒子裡,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後,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有一次,一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媽媽說,她從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覺到了我對愛的理解。 3、閱讀經典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從去年開始,我開始閱讀外國經典名著。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作文、考試做閱讀題目都上了一個台階。在閱讀的時候,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彷彿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建議大家不要讓孩子讀那種快餐書籍,比如各種雜誌、童話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有一次,媽媽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從階段性的作用上講,閱讀經典可以使語文成績提高十分左右,這十分左右對於中考來說,是多麼重要。 4、音樂的熏陶閱讀、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其終極意義都是讓人在某一階段感到愉悅,讓靈魂舒展,輕盈。孩子們時間很緊張,媽媽平時在接送我,或開車一起外出的時候,會根據情況適時的挑選一些高雅的音樂在車裡放。我在放鬆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觸到了一些世界名曲,和一些歌詞寫得很好的歌曲,這一次我的作文拿了高分,就是以平時在車上聽到的那些音樂為題材寫的。 5、潤物細無聲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我也不例外。比如閱讀,聽音樂這些事情,我媽媽做得很隨意,不露痕跡,根據我的情緒來,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時候,她會尊重我的意見,不強行攤派。 6、訓練孩子的獨立性,有主見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比如:我五歲的時候,天氣很熱,從幼兒園出來,很渴,想要喝飲料。媽媽給錢給我,讓我自己去買。我害羞,因為從未嘗試過,害怕,就不肯自己去。媽媽告訴我,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去買,然後喝。一是自己不去買,那就忍著,回家再喝水。我猶豫了一下,選擇了不去買,忍著。媽媽覺得這也是一種選擇,就尊重我,也不評價我。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也不會主動送傘。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的,比如,和同學共撐一把傘,比如在教室裡先做作業,比如去超市裡避雨,順便逛一逛超市。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像的那麼蠢,總會想到辦法。再比如:現在我買衣服,媽媽只負責出錢。上次,和同學一起去買地攤貨,25元買了一件襯衣,穿到學校來了,媽媽說也還漂亮,但建議我把那些線頭剪一下,別讓人一眼就看出地攤貨。第二次,我又去買了一件,拿回來就覺得小了。媽媽也沒評價我,建議我送給一個比我矮一點的朋友了。這都是我的選擇,爸爸媽媽都尊重我。不作負面評價。就是這樣,我一路思考,爸爸媽媽一路尊重,我漸漸長大了,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7、關於粗心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藉口。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這個觀點應該起了

Continue Reading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家長們都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往往一放學就忙於趕著提問,可惜提問技巧欠佳,連小孩子都覺得討厭,來來去去都是千篇一律的幾條問題,令人生厭。以下25條問題,值得家長借鏡學者,除了可以增親子關係外,亦令你的提問技巧大大提升! 轉貼文章 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Without Asking them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This year Simon is in 4th…

Continue Reading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解夢謎思

最近不少讀者問及甚麼是解夢?為何需要解夢等等與夢有關的問題,為了滿足大家對解夢的好奇,今期專欄便與大家暢談解夢謎思,破除大家對解夢是迷信的看法,讓大家認識解夢的真實用處。 甚麼是解夢? 「解夢」顧名思義是為夢者的夢境作出分析。 夢境分析是心理學上一種常用心理分析技巧,屬於心理學中的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其徒弟容格就是研究解夢的先驅及佼佼者。 夢境分析的大前提亦是建基於他們的潛意識理論,這前提是假設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訊息、經歷、被壓抑的情緒等等都被埋藏到我們的潛意識中。而當我們在睡夢中,這些被我們忽略的訊息、被抑壓的情緒便會轉化成夢境來給我們作出提示。夢境就是潛意識給予我們最真誠的提示,為了解讀這寶貴的資源,解夢便是其中一種隨手可得的方法。 學懂解夢,就像學懂一種語言一樣,一種為自我內心最真實的自己作出翻譯的技巧。 作者: 黃寶儀小姐 (Ms. Hailey Wong)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高級導師 夢境分析輔導證書課程 Certificate Course of Dream Analyst for Counselling  

Continue Reading解夢謎思

點解手牽手

這個專欄名為「甜夢捕手」,當然要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夢境的奇妙之處。 先和大家說一個夢: 夢者是一名23歲男士,我們就稱他為T吧! T在夢中看到一男一女手牽手在月光下漫步的背影。 單純聽到這一幕描述,看似是很浪漫的電影鏡頭,大家可能已經在想這夢沒有甚麼特別啟示吧! 但在解夢的角度看,若一個人能清楚記得夢的內容,即使只有一個畫面,這個夢對夢者來說還是有意義的。 所以我再和T一起探討他的夢,當我請他再多一點形容在夢中的感覺時,他告訴我他並不覺得這個畫面是浪漫的,更談不上有愉快感覺,或許只可以說是有點不知所措罷了。這時他再補充,嚴格來說這一男一女並不是手牽手,因為那男的手是緊握拳頭,只是那女的用手牽著那個拳頭一起而已。 故事聽到這裏,大家能為T找出其夢中的啟示嗎? T置身於一段感情中,卻未能有戀愛的浪漫感覺,原因是他受到前一段感情的牽絆,以致他未能完全投入現有的新戀情之中。所以,只要T能放開他那緊握拳頭的手,放開他對舊有感情的歉疚,打開那緊緊封鎖的心,那麼他便能真真正正與愛人手牽手,一起走往後的人生了。 「夢」我喜歡這樣形容:「夢是能給我們無限啟示的私人電影」。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內在最真實的自己之途徑,是我們非常珍貴的資源。 若你有經常重覆的夢、記憶深刻的夢、又或奇怪的夢,歡迎你把你夢中的詳細內容及感覺電郵給我,我會為你一一解答。   作者: 黃寶儀小姐 (Ms. Hailey Wong)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高級導師 夢境分析輔導證書課程 Certificate Course of Dream Analyst for Counselling

Continue Reading點解手牽手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四十八小時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已經很多年沒到過廣州;這次培訓,有機會踏足這個全國最大的精神病院,很是興奮。有四段授課的時間,前後共約11個小時,都是用廣東話講,對我來說並不困難,加上兩個題目都已講過無數次。難倒的,卻是國內較文靜的學習氣氛,要帶動參與則較費力,卻甚是值得的事,聽聞留下來聽書的人是近年最多。短短48 個小時的行程,是多麼豐富的體驗! NFPS UK Training &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 in Guangzhou Mental Hospital, China 2014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Customers

Continue Reading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四十八小時

解夢謎思 II

上星期我們分享了「甚麼是解夢」及「為何要解夢」,其後收到讀者電郵查詢:「我每天也在做夢,記得的、不記得的也很多,究竟那一個夢才需要做夢境分析呢?」今天就讓我們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吧。 芝加哥大學曾經做了一項與睡眠有關的研究,證明了我們每天都在做夢,平均一晚約做4、5個夢,一年下來便有千多二千個夢了。那麼究竟怎樣的夢才要去做分析? 剛才提及,芝加哥大學做的一項與睡眠有關的研究,證明了我們每年做的夢數以千計。如果要把這數以千計的夢全數記錄下來並對它做出分析,可想而知,這絕對是沈重而繁重的工作。除非你的工作是專責做夢境分析,否則你已沒時間處理其它事情了。 話說回來,既然我們都只是希望能從自己的夢中找出對自己來說是有用的資源,那麼我們便應選擇性地尋找相對有用的夢境來作出分析,包括: A. 惡夢 (夢中充滿負面情緒,很多時夢醒後身體同時會出現變化,如心跳加速、流淚等) B. 記憶深刻的夢 (夢醒後不用刻意記錄也能記得夢中內容) C. 重覆性的夢 (隔一段日子便會出現相同或相似的夢境內容) D. 連續劇 (不同時期做的夢,但夢的內容有持續發展性) 以上四種夢的類型,都反映了我們的潛意識中有某些訊息想向我們傳遞。故此,當我們還有一天未能了解當中的困擾、沒有處理當中的問題、未完成一些事項,那麼該夢境便會繼續出現,形成重覆性的夢,甚至變成一套有關連的連續劇。若此問題當中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那它更會是我們不想遇到的惡夢。 故此,這四種類型的夢都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分析、尋找當中啟示、讓自己得以成長。 若你也有以上的夢境便要留意了,亦歡迎你把夢境內容電郵給我為你作出分析。 作者: 黃寶儀小姐 (Ms. Hailey Wong)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高級導師 夢境分析輔導證書課程 Certificate Course of Dream Analyst for Counselling…

Continue Reading解夢謎思 II

兒童讀寫障礙

轉貼文章   作者: 趙少寧醫生 文章出處: AM730  - 2014年7月11日 讀寫障礙是兒童學習障礙(Learning Disorder)中最常見的一種,比率約為80%。患者在閱讀及書寫兩方面,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困難,導致在日常學習上倍感「事倍功半」。若家長未有發現子女出現讀寫障礙問題,便將其學業成績不理想,歸咎於「不用功」、「無心向學」,令兒童出現挫折感之餘,亦可能使他們進一步逃避學習。 這班兒童患者在閱讀及寫作能力上常出現的問題包括︰閱讀或拼字困難、學習新字或詞語後很快忘記其正確寫法、經常將字形相近的字母寫錯(如「p」變「q」)、或將文字顛倒,如把「頭」寫成「頁豆」、難以掌握一些同齡兒童能理解的字形結構、筆劃方向倒轉,或在寫字時常感疲倦等。 精神科醫生或教育心理學家可在兒童年滿五、六歲後,為他們安排讀寫障礙評估;一經診斷,需要透過有系統的教學模式,協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障礙,例如提供「多感官學習模式」,以及「感覺統合訓練」等。 家長亦可透過與子女的緊密交流,發掘他們較易掌握的學習模式,例如兒童在視覺記憶方面較強的,可嘗試將文字視像化;或讓他們以電腦取代手寫做功課。雖然兒童讀寫障礙暫時未有藥物作治療,但醫生會特別留意患者是否出現ADH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共病」,從而安排合適處理。 作者趙少寧醫生為本學會客席講師 Certificate in Understanding Childhood Disorders, DSM 5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rainer: Dr Chiu Siu Ning

Continue Reading兒童讀寫障礙

兒童學習障礙

轉貼文章   作者: 趙少寧醫生 文章出處: AM730  - 2014年7月4日 每當兒童在學業上表現未如理想,望子成龍的家長都會心急如焚;不過,在責怪子女「心散」、未盡全力之餘,父母亦宜先多花時間了解兒童的實際情況。臨床上,近年發現兒童因特殊學習問題(Specific Learning Disorder),影響學業表現的個案,並非罕見。 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兒童的「特殊學習問題」,泛指一系列學習異常的表現,當中包括閱讀障礙、寫作表達障礙及數學運算障礙等。港人較常聽到的讀寫障礙,就是三者中閱讀障礙和寫作表達障礙的混合體,是非常普遍,約佔學習障礙問題兒童個案的80%。 若懷疑兒童出現以上問題,教育心理學家會先為他們安排評估,了解他們的智商及專注力水平、有否自閉症傾向等。如有需要,精神科醫生亦需協助診斷,排除各項有機會導致兒童發展遲緩的因素,例如因早產或遲生產導致的兒童發展問題等。若最終證實兒童是因各類特殊學習問題,影響學業表現,校方亦需在各項教學設施或資源上作配合。 近年本港教育界經常強調的「融合教育」,就是希望可在各方配合及支援下,讓有特殊學習障礙等問題的兒童,仍可繼續接受正規教育。當然,若兒童的學習障礙問題嚴重,或同時出現ADHD(專注力不過/過度活躍症)、自閉症等情緒問題,便需由包括精神科醫生在內的跨專科團隊,安排專門跟進。  作者趙少寧醫生為本學會客席講師 Certificate in Understanding Childhood Disorders, DSM 5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rainer: Dr Chiu…

Continue Reading兒童學習障礙

社會怨氣重,投訴成風,服務業該如何面對?

社會怨氣重,投訴成風,無論是服務性行業、社福機構、政府各部門,都面對著無數的投訴個案。要如何面對,如何化解,是今日營商及服務業必須掌握的知識。 事實上,無論你是從事私營、公營或社會服務機構的前線工作人員,每天均有機會遇上難以理喻的顧客。他們可能是極度敏感,事事挑剔,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更可能是情緒起伏不定的易變型客人。要提供優質服務的今時今日,服務員確實無法避開這類所謂「刁難」顧客。 近年香港被冠以多一個稱號,「投訴之都」。較早前,網上一篇文章,講及幾位香港朋友,因遲到機場 10多分鐘,航空公司職員拒絕為其辦理登機手續,於是狠批地勤職員「hea做」。當然,並不是所有香港人都是刁難人,有市民卻力撑航空公司地勤處理恰當。不少網民認為遲到者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投訴毫無理據,極度自私,要全機人等你,對其他乘客公平嗎? 空中服務員見盡不少無理取鬧客人,其中有次客人要求調位,若安排不到就發爛渣,甚至拒絕下機,爭取航空公司賠償才很算數。不知何時開始,有部份消費者的心態以為大聲鬧,搞大件事就可取得想要的東西,造成不必要衝突及增加怨氣。 究竟是服務人員的質素真的很差勁,還是當今的顧客欠缺了一份體諒及容量之心。 「處理刁難人士之十型人格」工作坊 Workshop on Managing Difficult Personalities/Customers

Continue Reading社會怨氣重,投訴成風,服務業該如何面對?

惡夢Bye Bye

作者: 黃寶儀小姐 (Ms. Hailey Wong) 每當和朋友談起「夢」,話題總離不開「惡夢」二字。 經常有朋友問我:「平常很少做夢,但不知何解,每當做夢的時候便總是在做惡夢,這是否不正常?又有甚麼方法可以不做惡夢、甚至不做夢呢?」不知你是否也有同樣的經驗?是否對此也有同感? 其實這情況是很普遍的。1953年芝加哥大學便做了一個有關睡眠及做夢的研究,詳細實驗內容暫不在此談論,但該實驗結果卻對研究睡眠及做夢的學者有很深遠的影響。這個實驗證明了人類在睡眠時有85%以上的人均會做夢,而且一晚並不只做一個夢。 那麼為何我們常會覺得自己沒有做夢,而且常有只會做惡夢的錯覺呢? 平常我們在早上起床多是被鬧鐘叫醒,明明起來時也記得剛做的夢,但為趕上班上學,匆匆忙忙梳洗完畢後,夢卻又會一併的被洗走了。所以我們常會覺得自己沒有做夢。相反,大家卻會記得所做惡夢的內容,這又何解呢? 大家試回想一下,上一次做惡夢時的情境,大家是否被驚醒的?醒來後是否仍心有餘悸?情緒被受影響?甚至醒來後仍感到心跳加速? 對,就是因為我們是在做夢期間突然被驚醒,夢中的驚嚇、夢中的情緒令當時夢的內容烙印於心,於是我們對惡夢的印象便會較為深刻。所以只記得自己做的惡夢,是不足為奇的。 而且在解夢的角度看,我們之所以會做惡夢、會記得惡夢的內容,原因是我們的潛意識、我們內心最真實的自己在給我們提示。提示我們有些事情未完成、有些情緒我們需要宣洩,有些問題我們需要去面對。 如何解讀這些提示? 下次我們再談如何跟惡夢說Bye Bye,記得留意啦!   作者: 黃寶儀小姐 (Ms. Hailey Wong)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高級導師 夢境分析輔導證書課程 Certificate Course of Dream Analyst for Counselling      

Continue Reading惡夢Bye Bye

甲狀腺稍亢進 增憂鬱症風險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轉貼文章  台灣新生報 荷蘭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甲狀腺功能如果稍微增加一點,就算還只是在正常範圍,也會造成情緒劇烈波動,增加憂鬱症發生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一千五百多位平均年齡為七十歲民眾健康資訊,研究剛開始的時候都沒有出現憂鬱症症狀,研究人員為他們評估甲狀腺活動情況。經過八年追蹤發現,甲狀腺功能比平均值稍微高一點的人較容易出現憂鬱症,就算甲狀腺功能還在正常範圍,結果也是一樣。 荷蘭伊拉斯摩斯醫學中心馬可‧梅迪西在新聞稿中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甲狀腺功能可能會對情緒、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甲狀腺所製造的荷爾蒙會控制身體多項活動,很多身體機能與甲狀腺所分泌的荷爾蒙息息相關。 過去有些研究顯示,無論甲狀腺功能亢進還是低下,都會增加憂鬱症風險。這是首次研究發現,甲狀腺功能就算只是強烈一點,還在正常範圍,也可能與憂鬱症問題有關。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臨床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醫學期刊」。 研究認為,甲狀腺功能即使稍微有點變化,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因此醫生在診斷、治療憂鬱症時,可能也要同時評估一下患者是否有甲狀腺問題,同步針對甲狀腺問題進行治療,或許對改善憂鬱症較有幫助。 失智症發生因素很多,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神經內科醫師洪嘉蔚指出,有些特定因素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神經性梅毒,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等也可能誘發失智。 洪嘉蔚醫師指出,隨著台灣老年人口逐漸增加,失智症人口也逐年上升。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這些症狀主要有兩大類,首先是認知功能退化,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感、數學計算、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和注意力的減退。第二是行為異常及精神症狀,包括:個性改變、暴力、妄想、幻覺、重複行為、憂鬱、躁鬱、衛生習慣改變、失眠、食慾改變、性慾改變等。當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影響病人的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即稱失智症。 失智症主要可分為神經退化性如阿茲海默症,或是血管性如中風後產生的失智症。再者為混合性,主要是神經退化性合併血管性。甲狀腺功能異常、神經性梅毒等則屬於較特定的因素。 由於失智症症狀是漸次發生、逐漸加重,因此發病初期常常會被忽略。洪嘉蔚提出失智症的警訊包括: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及活動及開創力喪失。 醫師提醒,家中長輩若有出現上述症狀,應盡速帶其就醫,才能早期診斷治療。 Certificate in Understanding Childhood Disorders, DSM 5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rainer: Dr Chiu Siu Ning…

Continue Reading甲狀腺稍亢進 增憂鬱症風險

ADHD孩子需要(用藥)假期?

轉貼文章   作者: 趙少寧醫生 文章出處: AM730  - 2014年06月20日 兒童被診斷患上ADH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需接受醫生安排的治療,當中可包括藥物療程及行為/專注力訓練等。間中會遇到家長對於子女被確診患上此症,感到疑慮或抗拒,甚至傾向否定醫生的診斷結果,其中一個頗為特別的論據是︰「他明明可以很專心地看電視/玩電腦遊戲,連續數小時也不會分心,怎麼說他有ADHD呢?」 先為讀者解釋ADHD患者的常見徵狀︰專注力不足型的患者,會難以集中精神處理事件,或經常被其他事情輕易分散注意力;過度活躍型患者,會有種種過動徵狀,不能好好依照指示做事;至於混合型患者,則同時具有以上兩類徵狀。不少兒童患者沉迷於電腦或電視遊戲,但除此以外,對日常其他事務、學業功課等,均一概無法集中,過動徵狀亦不能受控,其實都是典型的ADHD問題。 ADHD的藥物治療,包括使用「中央神經刺激劑」等,患者在持續用藥後,在改善專注力及減低過動徵狀上,都有一定效果。有患者家長曾查詢,若只安排子女在需要上課的日子用藥,在其餘時間停藥,讓他們有一個「用藥假期」(Drug holiday),是否可行? 在醫生的角度而言,兒童無論身在學校與否,幾乎每天都有在生活、待人接物上好好學習的機會,若這段期間因家長自行停藥,令他們在記憶力、組織力上有所下降,無法專注於這些學習機會上,似乎並不值得。 作者趙少寧醫生為本學會客席講師 Certificate in Understanding Childhood Disorders, DSM 5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rainer: Dr Chiu Siu Ning

Continue ReadingADHD孩子需要(用藥)假期?

成人ADHD的診斷新標準

轉貼文章   作者: 趙少寧醫生 文章出處: AM730 (27/6/2014) 近年,社會各界對不同年齡人士的情緒健康更為關注,舉例,過往普遍只被視為兒童情緒病的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臨床上成人個案的數量,亦不在少數。隨著醫學界對於成人ADHD的病理、臨床徵狀等的掌握日深,早前亦「與時並進」地,更新了此症的診斷標準。 根據2013年5月最新修訂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成人的專注力不足及過動徵狀的數目,只要有各5項(而非兒童青少年的各6項),已可被診斷為患上成人ADHD,需及早接受治療。在手冊中描述的每一項專注力不足/過動徵狀,除了會以一個兒童例子作輔助說明外,亦加入一個成人例子。此外,ADHD被置於「神經發展疾患」一章,反映了目前認為ADHD與大腦發展有關聯的看法。 說回實際情況,現時不少成人因受本身的組織力與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困擾,主動求醫,結果被確診患上成人ADHD。許多患者回想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有關徵狀已經對他們的學業或人際關係造成影響,然而當時社會整體對有關情緒病的認識並不如現時,許多兒童ADHD個案,最終只被視為「頑皮」、「反叛」,令病情一直持續至成人階段。隨著社會進步,希望大家對自己及身邊人的情緒健康,多加留意。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作者趙少寧醫生為本學會客席講師 Certificate in Understanding Childhood Disorders, DSM 5”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rainer: Dr Chiu Siu Ning  …

Continue Reading成人ADHD的診斷新標準

不幸遇到持刀斬人的暴力,自保十法!

  台北捷運(地鐵)發生的斬人事件,造成4人死亡,另有20多人受傷。捷運斬人事件令中港台關注,不斷重覆的暴力事件在人多的車站車廂出現,除了嚴厲譴責暴力外,每次看見這樣的事故,都令人感到痛心。 萬一港鐵出現類似台灣捷運的暴力事件,當其他援兵還未趕得及來控制時,我們有何自保的方法? 我不敢說我在現場就能做這樣,做那樣,不竟,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警覺性都處於放鬆狀態,在乘車時會睡覺、看手機、聽耳機,對周邊環境的警覺意識薄弱,假如刀光劍影的斬人事故突然出現,身心反應會處於發呆、緊張或不知所措,腦海一片空白,肯定來不及任何反應,後果會是災難性的。 真的不希望這些暴力事件在任何一個地方發生,如果萬一你身處現場,有何方法自保,減低傷害,以下是小弟多年累積的工作及培訓經驗分享,可以給一大家一點建議! 危險何時會出現,就好像盜賊,何時來是不會有警告的,我們更不會預先知道,不竟,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習慣保持警覺,到真的遇上如捷運發生的斬人事件,就會發呆,這種狀態,令你無法及時應變。在這裡,想提醒大家,不要過份地做低頭一族,只顧眼前的手機,在車廂內睡覺,打機、聽耳機…等等,假若真的危險來到,旁人想提醒你快點走,你也不會收到。 如果真的遇上持刀者到處斬人,無論你如何懂功夫,我還是建議你,有得走,就要盡快走人,就好像電影「呀甘正傳」的主角呀甘,有危險時就狂奔! 如果當時環境狹窄,你跟對方距離很接近,最好動作緩慢,不要過份突然,保持雙手在可見處,以免刺激對方。請不要完全背對你的施暴者,讓你可以看清楚對方行動,拿什麼東西,如何攻擊你,以致有所防禦。如果突然轉身離開,只會刺激他們的攻擊性。可以的話,盡量靠近離自己最近的出口,看著對方快速後退,當有足夠距離,就準備狂奔,或找適合的掩蔽物。 如果對方想離開現場,切勿阻礙出入通道,要讓對方有路可逃,對方要走的,讓他走吧,阻礙他只會激起對方情緒,向你攻擊。 如果發生的地點是自己的辦公室,平時就可留意緊急情況下的掩蔽物,包括坐椅,手提包,Notebook,大文件夾及書籍等等,將可能的物品拿來做抵御及擋牌的工具,減低傷害程度。 事件發生了,盡快告知身邊的人,發生何事,什麼狀況,例如: 走呀走呀,有人拿刀斬人,快點走,快點走。 切勿持英雄主義,更不要威嚇當事人或企圖搶奪對方的武器,別以為練過一點功夫或防身術就有能力上前奪刀或攻擊他,說到底,有得走的,還是走吧,奪刀的工作,還是留待警員來做吧,過分的自信會害自己和別人受傷。 有得走的,還是走吧,假若不幸沒有出路,在死角位,要留意站姿,不要正面向著對方,保持自己以側身面向對方,讓身體主要器官如心臟不被正面攻擊,雙手貼近心口,讓你隨時可以更快作出反應。 真的無路可走,盡量增加與當事人之距離位置,努力拖延時間,好好善用衣服、皮帶、雨傘、手袋及背包,還有你的鞋作防衛,來作保護自己的工具。真的非不得已,需要有人制止時,要控制對方,一定要有其他人協助,成功率才高。一人行事的風險極高。注意一點,要控制對方、要反擊、要先發制人等等,即是行使武力,而市民行使武力涉及相關法律問題,很多人因為不太清楚而不敢先發制人,保護自己,作出合理自衛。所以,這不單單是反應問題,認識相關法律才令我們知所進退。我個人認為,要行使合理武力的法律條文,並不是很複雜的,我們也應該認識,希望相關部門及機構可以給予更多培訓。(有關合理武力的法律考慮,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 按此前往) 如果對方有要求,當其他援兵還未趕得來時,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滿足事主。即使不能如此,亦不可一口拒絕,須謹慎用言,避免加劇情況惡化。 對這次的事件,真的令人傷感。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讓大家更懂得保護自己!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版權所有,轉載請引述出處 http://wp.me/pYweH-1JU 作者: 朱德俊 朱德俊 (Lawrence Chu) 是大中華區目前唯一同時擁有美國  (The Mandt…

Continue Reading不幸遇到持刀斬人的暴力,自保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