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優勢

brain_29068_1_1_4931
精神分裂症的「分裂」,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個人性格或內在出現分裂,這當然是錯誤的理解,真正的分裂是個人與現實環境(Reality)出現之「分裂」。精神病分裂的成因是什麼? 到現在醫學界仍然未有肯定的答案。一般相信它是先天與後天因素配合而成的病。而先天的因素主要是遺傳,後天的因素包括環境壓力、人生際遇、意外及人際關係等等。有趣的是,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精神分裂症,發現在這百多年來,精神分裂症的人口比率卻保持相當穩定,終身病發率約為人口的1%。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帶病的基因應該隨著年月的流逝而減少。根據研究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的患者,他/她們的生殖能力皆比普通人為低 (Kendell, 1990),而他/她們的負性徵狀亦令他/她們較少結識異性及生兒育女。從遺傳學及數學的推理來說,沒有下一代,遺傳基因傳遞便會斷路,精神病分裂的患者應愈來愈少。結果遺傳學者大跌眼鏡,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仍然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究竟原因何在 ?

或許,看看科學家多年前有趣的發現,從中找點啟示。根據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同時患上風濕性關節 (Rheumatoid Arthritis) 的機會卻比常人為少。如此同時,一群丹麥學者,亦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患上癌病的機會較少 (Gulbinat et al); 而 2001年,另一群學者 (Lichtermann et al) 亦發現,與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直接血緣的家屬,患上癌病的機會也比常人為低,因此推斷,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能擁有異於常人的「基因」(Gene),而這些「基因」同時起了保護作用,讓帶有相同或近似基因的家屬可以更有抗禦癌病的生存能力。

究竟是那一個基因同時起了保護某種疾病的作用,讓帶有精神分裂症基因的人更有生存能力,就有待科學家探究了!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2010-2014

Leave a Reply

Time limit is exhausted. Please reload the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