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現在養兒育女真的不簡單!我們的上一代,經濟相對困難,加上子女的數目多,為生活而打拼,那有餘暇全副精神放在孩子身上,健康成長,於願足矣!反觀現今世代,環境富裕,物資豐盛,孩子的起居飲食,無微不至。隨着社會競爭力强,大部份父母的焦點都放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望子成龍,冀能贏在起跑線。無怪乎,『直升機家長』、『怪獸家長』、『虎媽媽』等相繼出現!
唯一責任
星期三為某政府機構主持親子講座,當中不少身居要職的高官貴人,不約而同地,九成的父母都投訴同一問題,孩子的成績未如理想。黃太理直氣壯:『我兒14歲,他要求甚麽我都給他,給他最好的。我只有一個要求 – 讀好書。我日夜鞭策,但他的學業毫無起色,我自問要求非常合理,科科80分或以上,我所做的一切都為他好。讀好書 – 是他唯一的責任!』
三大問題
那麽,又是否父母的唯一責任呢?千禧孩子被標籤以『港童』,『溺愛世代』;認為他們自理能力差、情緒管理差、責任感差…,又誰人負責?歸因父母,不離三項:1.過度給予 2. 過度要求 3. 過度保護。
三心两意
作為雙生兒的母親,很明白父母都用心良苦,無私奉獻。只想苦口婆心,分享一些育兒之道,借此作鏡。三心两意的親子情,絕非僥倖!
關心 | 關心情緒、關注成長
不宜只注重學業成績,應多關心子女的興趣、強項、弱項,和成長中的困難等,加以善導。 |
正心 | 不縱不緊、管教中庸
縱成溺愛,緊成抑壓。平常心看待子女,不求十項全能,也不要他們完成父母自己的夢想,而忽略子女本身的興趣。 |
安心 | 放心放手,得心應手
讓子女去冒合理的險,承擔責任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鼓勵孩子獨立成長。當孩子在不需要時,保護反而有害無益。 |
善意 | 善意言詞,成長支柱
子女在成長路上面對困難與挫折時,避免語帶諷刺和說教的模式,應以善意態度給予鼓勵和讚賞。 |
用意 | 確立方向,孕育成長
父母的教養態度,用意何在?依自己心願去塑造?去溺愛?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强調內在品德的滋養,而非外在物質的增添。 |
父母注重的應只是學業成績,而是增强孩子本身學習興趣為根本。更重要是品德的教育,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社交,接納自我,建立自信,發展所長,孩子終生受用。
祝福你們都有個温馨、幸福的家庭!願你們子女都能確立方向,邁向豐盛人生!
圓滿秘方:給魚孩子吃,他只能吃一餐;教孩子釣魚,他能受用一生!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蔡綺文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 學術顧問 及首席培訓師
<4月10日及17日: 學前教育及親子專欄作家蔡綺文小姐教授>
Certificate Course of Foundation Child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