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梓敦先生 (Mr. Arnold Leung)
梁先生從事臨終關懷、善別輔導、殯儀支援、 他過去曾經為社會福利署、社聯、非政府機構、學校、 |
![]() |
生死教育課程 - 梁梓敦訪問
生死教育課程 - 梁梓敦訪問
生死教育課程 - 梁梓敦訪問
人物專訪 - 梁梓敦(Arnold)
死亡學院士暨社工 - 第四屆「青年夢想實踐家選舉」-梁梓敦
梁梓敦(Arnold),本身是一位出生自小康家庭、生活無憂的八十後,而且對生命和死亡亦沒有甚麼特別的經歷和想法。當他在2007年完成社工課程後,原本的目標是投身青少年服務,但機緣巧合下從事了臨終關懷和哀傷輔導工作,這是一個他從沒想過亦從沒學習過的服務領域。十年間,他服務了接近七百個不同年齡及種族的臨終病人、病人家屬和喪親家庭。多年的前線經驗除了讓他有機會服務不少正經歷哀傷的人士外,亦讓他不斷反思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同時,他發現社會對死亡仍然抱有忌諱,所以向社會大眾推廣生死教育的夢想就慢慢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梁梓敦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如果要推動社會關注和討論死亡,必須要跟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合作,因此他在2015年構思及舉辦了全世界第一次以生死教育為主題的大型活動DEAtHFEST《死亡節》。整個死亡節成功與數十位藝術家、音樂家、醫生、護士、宗教代表及學者合作舉辦了三天非常豐富的節目,當中包括藝術工作坊、講座、展覽、音樂會及話劇演出。是次活動總共有接近10,000人次參與,當中更不乏年輕人及在職人士。時至今天,明顯地公眾人士對死亡的態度已比過往更為開放。
過去十年,梁梓敦的工作確實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他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起點,並且會成為動力去繼續努力構思和完成新的夢想。未來他有兩大夢想。第一是開辦香港生死教育研究中心,將香港的生死教育提升至學術層面,以至在將來發展生死教育課程,並可成為中小學的正規教材,讓兒童及青少年自小便明白死亡並不可怕,重要是如何活出有意義的人生。第二,繼續舉辦DEAtHFEST,並逐漸發展成為本港每兩年一次的大型生死教育活動,甚至在未來將此活動帶回內地,以至世界各地。
最後,讓每一位臨終病人「好死」,讓每一位喪親家屬能夠在死亡帶來的痛苦中獲得安慰和溫暖,以及讓每一位公眾人士都能夠以正面無懼的態度面對死亡,從而學會珍惜和感恩現有的生命,就是梁梓敦一生的夢想和使命。
(Arnold),本身是一位出生自小康家庭、生活無憂的八十後,而且對生命和死亡亦沒有甚麼特別的經歷和想法。當他在2007年完成社工課程後,原本的目標是投身青少年服務,但機緣巧合下從事了臨終關懷和哀傷輔導工作,這是一個他從沒想過亦從沒學習過的服務領域。十年間,他服務了接近七百個不同年齡及種族的臨終病人、病人家屬和喪親家庭。多年的前線經驗除了讓他有機會服務不少正經歷哀傷的人士外,亦讓他不斷反思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同時,他發現社會對死亡仍然抱有忌諱,所以向社會大眾推廣生死教育的夢想就慢慢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梁梓敦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如果要推動社會關注和討論死亡,必須要跟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合作,因此他在2015年構思及舉辦了全世界第一次以生死教育為主題的大型活動DEAtHFEST《死亡節》。整個死亡節成功與數十位藝術家、音樂家、醫生、護士、宗教代表及學者合作舉辦了三天非常豐富的節目,當中包括藝術工作坊、講座、展覽、音樂會及話劇演出。是次活動總共有接近10,000人次參與,當中更不乏年輕人及在職人士。時至今天,明顯地公眾人士對死亡的態度已比過往更為開放。
過去十年,梁梓敦的工作確實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他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起點,並且會成為動力去繼續努力構思和完成新的夢想。未來他有兩大夢想。第一是開辦香港生死教育研究中心,將香港的生死教育提升至學術層面,以至在將來發展生死教育課程,並可成為中小學的正規教材,讓兒童及青少年自小便明白死亡並不可怕,重要是如何活出有意義的人生。第二,繼續舉辦DEAtHFEST,並逐漸發展成為本港每兩年一次的大型生死教育活動,甚至在未來將此活動帶回內地,以至世界各地。
最後,讓每一位臨終病人「好死」,讓每一位喪親家屬能夠在死亡帶來的痛苦中獲得安慰和溫暖,以及讓每一位公眾人士都能夠以正面無懼的態度面對死亡,從而學會珍惜和感恩現有的生命,就是梁梓敦一生的夢想和使命。
資料來源: 青年夢想家實踐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