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前題假

NLP 中斷狀態 / 打破狀態 (Break State)

你是否試過: 被人打斷說話,然後忘記了之前說到那裡?

「打破狀態」的意義是中斷一個人當下的思緒,目的是把一個處在負面情緒中的人釋放出來。

當受導者處於某個內心狀態(意念、思想及情緒),而你認為需要他改變的話,你可以用一些說話或行為打破受導者的內心狀態。

 

在輔導/溝通過程中常用打破狀態的情況:

  1. 什麼時候應做「打破狀態」?

當輔導者遇到以下情況,便可考慮使用「打破狀態」:

  • 受導者陷入過份的情緒狀態,以致輔導/溝通不能繼續。
  • 輔導者想知道受導者處於某個困境時所表現出的可觀察徵象,會引導受導者進入該個狀態。當輔導者已清楚掌握了那些徵象,便應進行「打破狀態」。
  • 無論因為任何事,受導者若在離開輔導者之時表現出正處在負面情緒之中,輔導者都有責任進行「打破狀態」。

 

  1. 怎樣做「打破狀態」?
    「打破狀態」的做法很多,沒有指定的說話或行為。總括來說,能使到受導者中斷原來的負面思路、說話或行為,因而改變了內心狀態,便算成功的「打破狀態」。常用而且容易的有以下數項:
  • 問一些與之前事物完全無關的問題,例如:你的手錶在那裡買的?
  • 指示受導者注意一些無關的事物,例如:那個杯子有裂痕,看得出嗎?
  • 引導受導者離開原來的位置,做一些不同的行為。例如:幫我去倒杯水,可以嗎?

 

  1. 應注意的事項:

必須觀察對方的確已經從剛才的內心狀態跳了出來,「打破狀態」才算完結,否則,應繼續直至有效果。

 

  1. 在輔導的過程中,純熟的輔導者只須用1-2句說話便能成功做出「打破狀態」,以便繼續所擬定的輔導方案。一些經驗不夠的輔導者往往把「打破狀態」變成閒談,浪費時間,亦使輔導效果減低。

Copyrighted by HKSPT, No Duplication without permission.

成為NLP導師進修之路

當已完成 NLP身心語言程式學執行師認證課程 及 NLP高階身心語言程式學執行師認證課程,學員將符合資格報讀由 NLP 創始人「Dr. Richard Bandler」SNLPTM  於美國舉辦的 NLP 認可導師培訓課程 (Licensed Trainer of NLP),課程由 Dr. Richard Bandler 親自教授,詳情請與 SNLPTM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