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規劃 – 黃金30年,教練陪你開啟豐盛的人生講座

人生規劃 - 黃金30年,教練陪你開啟豐盛的人生講座 明愛向晴軒舉辦 香港專業培訓學會合作提供義務人生規劃教練   第一部份: 日期: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 - 3時30分 地點:明愛賓館7樓701室 嘉賓講者: 陳國禧醫生 (人生教練) 內容: 分析黃金三十年挑戰與優勢 人生規劃教練服務如何讓你重新為自己訂立目標,開啟豐盛人生 費用:全免 同場免費體驗一對一「人生規劃教練服務」 (coach tasting) 第二部份: 體驗環節時間:下午3時30分至4時 或 4時至4時30分 名額:20 (入選者將有專人通知) 費用:全免…

Continue Reading人生規劃 – 黃金30年,教練陪你開啟豐盛的人生講座

守護天使

2003年4月28日,13歲的 Natalie Gilbert (娜塔莉),在 20000 球迷面前主唱國歌,可惜得了流感的她,當時竟唱了幾句就忘了歌詞,極度尷尬的她只好停了下來,不知所措。開拓者主帥奇克斯莫,意識到她遇到了麻煩,立即來到台前,站在她身邊,將一隻手放在她的肩膀,支持和鼓勵她,幫助她度過這極度尷尬的場面,而 Natalie Gilbert 亦隨即鼓起勇氣,再次唱起了國歌,直到完畢,獲得全場掌聲。 很感人的場面,支持和鼓勵,讓Natalie Gilbert可以繼續唱下去,更重要的是讓她拾回自信的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4880PJnO2E Certificate Course of Foundation Coaching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守護天使

超越巔峰-老鷹與小雞的故事

「超越巔峰」(Soaring to Nu Heights),描述一對老先生以及他的孫女在郊外農場看到一隻「怪雞」,這隻「怪雞」原來是一隻鷹,但從小被養在雞籠裡,與一群雞養在一起。對農場主人來說,這隻「怪雞」除了外表有所不同外,與其他雞沒什麼兩樣。看到這隻雞,這位老先生想起了他的職業棒球生涯,從小參加球隊活動卻屢遭挫折,一直是父親在旁邊鼓勵他,才能成為眾所矚目的棒球明星。於是,他向農場主人買下這隻「怪雞」,希望可以把鷹帶回天空。 在草原平地,鷹還是飛不起來,於是祖父將鷹帶到半山腰,希望高一點可以讓她展翅飛翔,可是鷹還是飛不起來,最後,祖孫兩人再登上更高的山峰,老先生跟鷹說話:「你是鷹,不是雞!」這時候,當風吹過昂然的鷹首,鷹頸的羽毛顫立起來,牠的翅膀感受到風鼓動的力量,呼嘯一聲,這隻「怪雞」就展翅飛翔起來,重歸天空。 孫女驚奇的問道:「爺爺!你是怎樣使鷹飛起來的?」老先生回答:「哦!不是我使牠飛起來的,是牠自己使自己飛起來的!」 有些人一輩子像「怪雞」,在安逸的籠子裡;不愁吃喝,安逸得很。問題是:你是隻鷹,不是雞!本來就屬於天空的。給你機會飛翔時,你說我不願意,要回到雞籠裡去,這就違反了你的本性。 一個人的潛能就像鷹的本能是要翱翔在天際的,不管我們是在雞籠裡,或是在其他的環境中,我們總要展現出我們的本性。鷹只是一種比喻,人雖不會像鷹一樣可以飛翔,但人的潛能,只要稍加鼓勵、尊重、信任、關懷,我們就可能展現出來。我們只需要一種正面而積極的肯定,我們的能量就會蓄勢待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YNhWNwNSUE Certificate Course of Foundation Coaching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超越巔峰-老鷹與小雞的故事

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很有啟發的一篇文章,雖然長了一點,但每一個段落都發人心省。每天都為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而煩惱的家長,值得一自。轉貼文章  作者: 王寧2013-7-22大家好,我是王寧。今天能站在這裡,純屬偶然。為什麼說偶然呢? 因為,南雅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164班是一個優秀的集體。個人認為,班級前二十幾名的同學,時機適宜,誰考班上第一名都有可能。媽媽對我說:考了第一名,不要有壓力,這一次已證明了你有考第一名的實力。以後,出現名次上下浮動都很正常,以平常心對待。先說明一下,因為時間緊,這份發言稿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寫的,下面就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的幾個觀點和大家探討一下: 1、關於分數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麼壓力,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我的經驗就是:像考試一樣做認真做作業,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在我們家,分數引起的反應基本上是波瀾不驚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麼太大的反響。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係。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裡有一張銀行卡備用,家裡的小盒子裡,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後,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有一次,一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媽媽說,她從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覺到了我對愛的理解。 3、閱讀經典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從去年開始,我開始閱讀外國經典名著。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作文、考試做閱讀題目都上了一個台階。在閱讀的時候,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彷彿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建議大家不要讓孩子讀那種快餐書籍,比如各種雜誌、童話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有一次,媽媽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從階段性的作用上講,閱讀經典可以使語文成績提高十分左右,這十分左右對於中考來說,是多麼重要。 4、音樂的熏陶閱讀、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其終極意義都是讓人在某一階段感到愉悅,讓靈魂舒展,輕盈。孩子們時間很緊張,媽媽平時在接送我,或開車一起外出的時候,會根據情況適時的挑選一些高雅的音樂在車裡放。我在放鬆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觸到了一些世界名曲,和一些歌詞寫得很好的歌曲,這一次我的作文拿了高分,就是以平時在車上聽到的那些音樂為題材寫的。 5、潤物細無聲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我也不例外。比如閱讀,聽音樂這些事情,我媽媽做得很隨意,不露痕跡,根據我的情緒來,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時候,她會尊重我的意見,不強行攤派。 6、訓練孩子的獨立性,有主見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比如:我五歲的時候,天氣很熱,從幼兒園出來,很渴,想要喝飲料。媽媽給錢給我,讓我自己去買。我害羞,因為從未嘗試過,害怕,就不肯自己去。媽媽告訴我,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去買,然後喝。一是自己不去買,那就忍著,回家再喝水。我猶豫了一下,選擇了不去買,忍著。媽媽覺得這也是一種選擇,就尊重我,也不評價我。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也不會主動送傘。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的,比如,和同學共撐一把傘,比如在教室裡先做作業,比如去超市裡避雨,順便逛一逛超市。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像的那麼蠢,總會想到辦法。再比如:現在我買衣服,媽媽只負責出錢。上次,和同學一起去買地攤貨,25元買了一件襯衣,穿到學校來了,媽媽說也還漂亮,但建議我把那些線頭剪一下,別讓人一眼就看出地攤貨。第二次,我又去買了一件,拿回來就覺得小了。媽媽也沒評價我,建議我送給一個比我矮一點的朋友了。這都是我的選擇,爸爸媽媽都尊重我。不作負面評價。就是這樣,我一路思考,爸爸媽媽一路尊重,我漸漸長大了,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7、關於粗心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藉口。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這個觀點應該起了

Continue Reading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The Pioneer Recovery Coaching Program in Asia

Certificate Course of Recovery Coaching for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精神康復之復元教練學證書課程 Co-organizer: Th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25 & 26 July 2014 恭賀畢業的40多位同學,兩天的學習,見到同學們已掌握了最基本的核心原則,聆聽、支持、不批判、不教導、不建議,不介入任何內容;作為一位復元教練,深信康復者能自行發現,這樣比做什麼都更重要? 對於香港來說,復元教練學是非常新興的概念,很多人在談論教練學,但並不太多人真正認識,更少人將其概念活用於精神康復工作中。一個人的潛能就像鷹的本能是要翱翔在天際的,不管人們是在雞籠裡,或是在其他的環境中,總要展現出本性。鷹只是一種比喻,人雖不會像鷹一樣可以飛翔,但人的潛能,只要稍加鼓勵、尊重、信任、關懷,就可能展現出來。

Continue ReadingThe Pioneer Recovery Coaching Program in Asia

恭賀教練學課程(第七屆)中港澳畢業學員

恭賀專業教練學基礎技術證書課程(第七屆)畢業學員,且衷心感謝默默支持與推薦分享本課程的學友及朋友,今屆有 5 位來自澳門及 2 位來自國內的學員,你們好學的精神,感動了我們香港的學生。很高興,在學習的過程中,見到你們已掌握了教練學最基本的核心原則,不介入任何內容,期望你們可以將教練學的理念與人分享,讓更多人發現教練學所帶來的好處,領悟到當中對個人和事業成長的重要性,啟發更多人採用教練模式,幫助更多人自行發現,自行成長。 人的潛能,只要稍加鼓勵、尊重、信任、關懷,我們就可能展現出來。我們只需要一種正面而積極的肯定,我們的能量就會蓄勢待發。大家一齊努力,總會見到成果。 專業教練學 ─ 基礎技術證書課程(第七屆) Certificate Course of Foundation Coaching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lass 7)

Continue Reading恭賀教練學課程(第七屆)中港澳畢業學員

作為一位教練應有的可能思想

作為一個 Coach 教練,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一些表面看來不可能的任務,最終卻是發生了。 很多所為不可能都是假的,只是我們不想去做或是誤以為不可能。就算是科學家,算盡科學數據,也會出錯。學者曾經運用物理學,計算出野山蜂的體重及兩翼張開的寬度,是無法飛起的,幸而野山蜂對此事一無所知,且飛行如常。 大部分時候,我們覺得不可能的事,就不會去做,這是簡單不過的道理。覺得不可能的事,老闆叫到去做,就只會馬虎地做。 可能與不可能,是被我們的固有信念影響。這些可能與不可能的固有信念一但成型,要改變實不容易。 試想,在我們生活中,那些滿載可能的野山蜂,是什麼令科學家趺眼鏡。期實很簡單,不被局限,相信自己可能,才會去做。如果一開始,野山蜂聽了科學家的話,相信自己不能飛,早就經已放棄了。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2010-2013 Certificate Course of Foundation Coaching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作為一位教練應有的可能思想

領導者如何激勵行為

領導者如何激勵行為 西蒙-斯捏克 (Simon Sinek) 提出了一個「Start With WHY?」「問為什麼?」的黃金圈理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都知道正在做什麼「WHAT?」,有少數的人知道如何做「HOW?」,但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為何要做「WHY?」。知道為何要做的人,真正了解做這些事情的目的、信念和價值,就是這些背後的原因讓領導者能夠激勵、觸動他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1-0TQZaswA

Continue Reading領導者如何激勵行為

簡單就是美!

孩子可以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嗎? 我相信不可能吧! 無論我的孩多無知,我仍會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我會選擇漸漸放手,由他們作決定,相信他們,這是最重要的。以下文章,欣賞作者作為一位政府門診醫生,在長長的病人輪隊,每日務必要完成的輪候配額情況下,還願意花心思去問,去讓一位智障人士慢慢講述自己的病情,更重要的是一顆相信的心,給予病人肯定,這樣比一切醫學知識更重要。很好的一篇感人反思文章,施醫生,加油!   作者: Dr Jason Sze   (文章獲作者同意轉貼) 今天,一個媽媽帶了19歲的女兒求診,雖然女兒有輕度智障, 但我和她談了兩句後, 肯定她能自己表達所有事情。 沒什麼大不了的病, 只是耳垢堵塞, 引起了耳鳴。 她對我說「右耳有聲」, 我問她聽到什麼聲音, 她很簡單地說像蒼蠅飛過的聲音, 並且覺得右耳聽覺差過左耳。 這令我很驚訝, 因為那正是教科書典型的描述,我並不需要再問很多問題,隨後的談話, 檢查和診斷都非常直接, 不贅了。 母親卻在身邊重覆問她有沒有其他症狀,顯然是對她不太有信心。 我忍不住對她說 「今天的病人她最叻」。 「問症」是一種技能,醫生需要長時間經驗累積才能得到的, 困難之處在於很多病人不能對自己的症狀作出客觀的描述,以致症狀被錯誤描述,誇大和凌亂, 亦夾雜了很多病人自己的分析。醫生需要對其篩選和整理,才能合理地診症和治療。…

Continue Reading簡單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