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自拍 靠美圖提升自信

轉貼 AM730 (1-9-2014)心理學家籲有自知之明登入社交網站總會見到有朋友不停上載自拍照,部分相片曾經「美圖」,部分人更喜歡不停分享生活瑣事,希望朋友按「讚」。有心理輔導學家指,自拍者多自戀、希望獲得認同感;而「美圖」可提升自信心,但最重要有自知之明,否則會影響現實生活。本地分享社交平台gooodapple.com於上月初,透過網上問卷訪問了1,284名港人,結果顯示74%港人會分享用餐及每日穿著的自拍照,逾六成人會使用手機程式輔助自拍,當中56%於上載前會使用「瘦臉」、「美白」、「遮瑕」等程式美化照片。 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圓圖)指,自拍者通常想吸引人注意和自戀。她更引述曾有位約30歲的男病人,讀書外貌均不俗,每日都會上載自拍照於社交媒體,又會對敏感時事發表「偉論」,每次都友獲很多人按「讚」,但有逾3年找不到工作。「他自尊心不夠、又不敢講,踏足社會有困難,所以用like獲得認同感。」蔡綺文指,自拍者想提高自信心,於同儕間獲得認同感,但若因網上認同降低而感情緒困擾,就屬認知失衡、上網成癮,即分不清網上和現實生活。 她續稱,要平衡虛擬和現實生活,要多參與會流汗的現實活動,尤其是運動,不能只顧網上活動。同時要有健康的情緒管理,最重要有自知之明,「若是真朋友,都知你係咩樣,未必話你;其他話你的都不是朋友,所以唔使咁介懷。」蔡綺文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 學術顧問 及首席培訓師 九型性格輔導工具證書課程Certificate course of Enneagram for Counseling

Continue Reading沉迷自拍 靠美圖提升自信

最佳禮物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最近被應邀到不同的學校,主持家長講座,家長們都不約而同地談論,什麽是『最佳禮物』?以下是幾位媽媽,有關禮物的問題上,各抒己見: 張太,本身是一名律師,女兒10歲。〝雖然我工作繁忙,而且下班時間很晚,但只要一有空,那怕是午飯時段,我都會為女兒買漂亮的裙子和她最喜愛的飾物。〞 陳太,行政秘書,兒子11歲。〝我不會亂買禮物給孩子,一般來說,只要他測驗成績好,默書達90分或以上,才作獎賞。〞 王太,家庭主婦,女兒11歲。〝我認為給孩子的最佳禮物,是提升她的競爭力。我為她報讀了不同的興趣班,除了彈鋼琴、跳芭蕾舞,也有公文數、英詩朗誦,而且學習四種語言,能文能武,為她的未來打好基礎是給她的最佳禮物。〞 『禮物』的意義 『禮物』的意義和功能真的多着!『禮物』可彌補親情?可作交換成績條件?可作贏在起跑線上的工具?事實上,在親子關係中,『禮物』的而且確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須知慾望總是無窮盡,任意去滿足孩子的虛榮和渴求,孩子又何來學懂珍惜?孩子成長的必修課:明白想要 ≠需要;享受欣賞≠ 享受擁有。愈想用物質來彌補親情,愈難建立温韾的親子關係。 此外,父母切勿把物質獎賞變成孩子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目的。例如:孩子考到三名之內,便有禮物。這種賄賂手法,表面上有效,但實際上有效期短暫;最重要是孩子變貪得無厭和物質化,對孩子的成長具負面影響。 我育有一對雙生兒,還記得大孖12歲的那年,做了一個很大手術,還要送到深切治療病房,其後的一星期,卧在病牀上,劇痛難當。我可以做到的就是陪伴,陪他聊天、陪他痛楚、陪他說故事、陪他看電視。然而,孩子對媽媽的陪伴,常懷感激、常存感恩。今日,大孖已經是大學生,我的最佳禮物,就是他常常都跟我說:『媽媽,我很愛你!』 無價寶 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讓他肯定自己在父母心中,比一切都要珍貴。 當父母没有時間陪伴孩子,他才希望從物質上尋求滿足。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物質就變得次要了。當孩子擁有愛,就會懂得分享愛。 Your children need your presence, more than your presents. Jesse Jackson 在這愛的懷抱裡,普天同慶!祝聖誕快樂!温韾滿載!…

Continue Reading最佳禮物

三心两意親子情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現在養兒育女真的不簡單!我們的上一代,經濟相對困難,加上子女的數目多,為生活而打拼,那有餘暇全副精神放在孩子身上,健康成長,於願足矣!反觀現今世代,環境富裕,物資豐盛,孩子的起居飲食,無微不至。隨着社會競爭力强,大部份父母的焦點都放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望子成龍,冀能贏在起跑線。無怪乎,『直升機家長』、『怪獸家長』、『虎媽媽』等相繼出現! 唯一責任 星期三為某政府機構主持親子講座,當中不少身居要職的高官貴人,不約而同地,九成的父母都投訴同一問題,孩子的成績未如理想。黃太理直氣壯:『我兒14歲,他要求甚麽我都給他,給他最好的。我只有一個要求 - 讀好書。我日夜鞭策,但他的學業毫無起色,我自問要求非常合理,科科80分或以上,我所做的一切都為他好。讀好書 - 是他唯一的責任!』 三大問題 那麽,又是否父母的唯一責任呢?千禧孩子被標籤以『港童』,『溺愛世代』;認為他們自理能力差、情緒管理差、責任感差…,又誰人負責?歸因父母,不離三項:1.過度給予 2. 過度要求 3. 過度保護。 三心两意 作為雙生兒的母親,很明白父母都用心良苦,無私奉獻。只想苦口婆心,分享一些育兒之道,借此作鏡。三心两意的親子情,絕非僥倖! 關心 關心情緒、關注成長 不宜只注重學業成績,應多關心子女的興趣、強項、弱項,和成長中的困難等,加以善導。 正心 不縱不緊、管教中庸 縱成溺愛,緊成抑壓。平常心看待子女,不求十項全能,也不要他們完成父母自己的夢想,而忽略子女本身的興趣。 安心 放心放手,得心應手 讓子女去冒合理的險,承擔責任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鼓勵孩子獨立成長。當孩子在不需要時,保護反而有害無益。 善意…

Continue Reading三心两意親子情

一切從讚賞開始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一切從讚賞開始 『你真的讓我們當頭棒喝!』『你幫了我很多!』『衷心謝謝你,我今日才明白!』…。這是昨天工作坊後,家長們的回饋。其實,要感謝的還有我,你們的欣賞和讚美,讓我生命裡添加了感恩和動容! 昨天的講座裡,家長們有以下的提問: 我不想讚孩子,怕會讚壞。 我常常讚孩子,做得好,但不見得愈來愈好! 我會用激將法去讚美,我覺得這方法好,免傷感情。… 聽聽孩子聲 蔡老師,你是第一個用真心讚美我的人。爸爸從本都不表態,媽媽每天只懂問:功課情況和測驗成績;要不然就是說我懶,說我蠢…,我覺得好煩厭。 每天放學,媽媽都說我:做得好,事無大小都話好,我不知好在那裡,我覺得好虛偽。 記得有一次,我抄功課被發現,媽媽對我說:嘩!你真叻!年紀輕輕己有方法不勞而獲!媽,其實你想怎樣,我覺得好迷惘。 以上是青少年班,對父母所謂『讚美』的一些回響。 讚美是一把雙刃劍 『讚美』經常會被誤解和誤用。有些家長認為『讚美』是萬用刀;任何的讚美,孩子都會照單全收。其實,孩子無法接受語帶諷刺的讚美,『嘩!你真叻!』令孩子反感,適得其反,不知方向。 其實,讚美是一把雙刃劍。 恰當的讚美,讓人如沐春風,自信愉悅,努力向前; 錯誤的讚美,却會弄巧反拙,迷失方向,停滯不前! 成功的父母要把握可以讚美或鼓勵孩子的機會,適時適當的讚美,能發揮激勵和鼓舞作用,使孩子能朝着一個正確的方向成長。 讚美之道 1. 真誠:即應讚則讚,態度誠懇。 2. 具體:具體描述他所做的事情。(例如明天上學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功課都做好,書都帶了。孩子聽到,就會知道被稱讚原因。) 若只是一個『好』,孩子會感到空洞無物,不明所以,虛偽而己。 3. 稱讚努力過程遠勝於結果。(例如稱讚孩子努力過程,因努力被認同,會加倍努力;相反只看結果,聰明能取得100分,當下次只拿60分時便代表愚蠢。)…

Continue Reading一切從讚賞開始

年年有今日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笑聲、人聲、歌聲,聲聲入耳;昨天是我的生日。在此多謝各位朋友、家人和學生,送上的無數祝福和讚美。我深深感受到欣慰的同時,也覺受之有愧。謹以此文,獻給家母,感謝養育之恩;衷心期盼,與你互勵共勉。 生日派對 上星期天是分妮的18歲生日,攪了一個盛大的生日派對。五星級的酒店、豪華的佈置、美味佳餚,衣香鬢影,美不勝收。她穿上紅色的魚美裙,鑲滿閃石,再配襯一條鑽石的頸鍊;頓成為眾人的焦點,引來艷羨的目光,讚美之聲不絕於耳。然而…熱鬧過後,分妮坦言,生日派對,讓她被受關注,充滿自信,成為眾人心目中的主人。然而…. 熱鬧過後,難掩愁懷;曲终人散,華衣卸下,還有自信嗎? 若只活在別人的眼裡,添愁添亂, 若能活在自己的心裡,無憂無慮。 慶祝生日 同樣是18歲的生日,當時我的雙生兒還在加拿大唸書,為了慶祝這代表成人的當日,他們做了成人的行為 - 飲酒。他們在電郵中剖白『最遺憾的地方是:沒有了妳和爸爸和我們一起慶祝,一家人一起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每一個人對慶祝生日的著眼點都是不一樣。有些人對生日沒有感覺,過年如過日吧;有些人對生日埋怨,痛恨別人忘記;有些人對生日發愁,年老色衰;有些人會藉生日找朋友慶祝,卡啦OK、唱歌、飲酒…,才是生日快樂。其實,生日快樂不快樂,不在乎有禮物或無禮物,不在乎被記得或被遺忘。快樂不快樂是在於我們的心境,内心愉悅,常懷滿足。生日快樂,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生日意義 在德國,「生日」代表「分娩日」,也就是媽媽小孩的日子。在台灣,「生日」稱「母難日」,就是媽媽受苦難之日。因此生日意義,是感謝父母在這天賦予我們的生命;所以每年生日,都會準備一份禮物給家母,以表養育之恩。也藉此為過去一年作調整和反思。對生命感恩,活著就是幸福! 生日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不盡相同。『年年有今日』,是幸福,是感恩。只要能努力用心,活出真我,自愛愛人。每個人都是獨特,每個人都可以當自己的主人,圓滿自在,生日快樂! 祝大家年年有今日,讓今日有個好開始! 圓滿秘方: 處處存善心,時時是樂時,常常懷感恩,事事行好事,日日是好日,年年有今日。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蔡綺文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

Continue Reading年年有今日

成功之道

轉貼友人的一篇談及成功的文章,很有意思,值得反思。 作者: 蔡綺文 成功之道 為機構作中層管理的全日培訓,青年才俊,精英雲集。共晉午餐,其間西裝筆挺的女主管問道:「你認為什麼是成功?」於是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三三不盡 「當然是3C:Career事業有成,Cash現金在手,Car名貴轎車……」 「還應加上3仔:屋仔、老婆仔,生番個仔。」 「也比不上擁有3力:財力、權力、能力。」 眾說紛紜,樂此不彼。 那成功對你來說,又具什麼意義? 對她來說,又是什麼一回事? 她是我自2006年至今的學生,有一位自閉症而中度智障的兒子。她告訴我,得悉一刻,痛苦無助,如墮萬丈深淵,唯一希望是陪伴他學習和成長。當時全班學生都是育有特殊孩子的父母親;有些孩子常撞頭到牆上,有些愛衝出馬路,有些喜歡手自殘……。 在我心目中,他們每一位都是成功的父母,無微不至,困難重重,永不放棄!今日,她成功地培育了一位自閉症和中度智障而全港獨一無二的繪畫及沙畫藝術家! 成功準則 成功的確難下定義;成功是……能實現既定的目標?能過自己理想生活…… 成功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準則,只是這個準則,因人而異;然而隨着年齡、經歷、心態、際遇而改變,不能以偏概全!而我則偏愛這套《成功之道SUCCESS》! Soul 心靈富有:潤澤生命,懂得分享和貢獻,願意接納與包容,從心出發。 Unconditional love 無條件愛:懂得愛和被愛,是成功的真諦,是燃點生命的力量。 Choice選擇能力:具備選擇能力者,容易獲取成功,確立目標,激發潛能。 Contributions有所貢獻:有能力付出,惠澤人群,能强化我們的心志和才幹。 Excellent health良好健康:沒有良好健康,無法享受成功的果實。 Sense of satisfaction有滿足感:失去滿足感,也失去了成功的推動力。 Self…

Continue Reading成功之道

家庭成員角色

女教師協會和教育政策關注社,較早前發表「家庭中角色」調查報告發現:75%受訪小學生不願意與父母共議及決定每日上網打機時間;66%希望自己能決定參與課外活動和補習安排。結果僅得10%受訪學生有自決權,其餘近50%都是由父母作主。就這結果,調查機構提出建議:父母不要獨斷獨行,多與子女一同做決定。 愛與溺愛 她是一位二十四孝的媽媽,中年得女,無微不至,對女兒更是言聽計從,她喜歡什麼玩具,要有便有;喜歡什麼課外活動,立即安排,儘管只有三分鐘的熱度。這位媽媽絕沒有獨斷獨行,而且凡事都與女兒一同做決定,但若事事都以孩子的意願為依歸,又是否正確無誤呢?試問誰家孩子不希望天天玩耍?日日打機?更不用默書和考試呢? 父母愛子女之心,是天性,但父母溺愛子女,卻是心理上的補償。溺愛的定義:過分喜愛、過分關心、過分體貼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最好的玩具、最好的生活,食得好、穿得好,但最重要是失去了管教的功能,什麼事都聽從孩子的意思,結果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大,不能受苦,欠缺自律自信。 父母角色 如何在管教中發揮功效,憑藉的因素許多,孩子的不同年齡、性別、脾性……等,父母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簡單來說,嬰兒期(零至兩歲),父母扮演「撫養」的角色;幼兒期(三至六歲),父母擔當「管教」的角色;少年期(七至十一歲),父母提供「模仿」的角色。 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和心智發展,父母應適當地調節功能。而不能只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撫養」角色,這使管教的職效失衡,為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管教之道。 管教職效 「管教」本身是一件親力親為而辛苦的工作,以下兩項原則至為重要: 1. 管教是以身作則,加以指導——孩子最快學習的方法是有樣學樣,父母需以身作則,循循善誘,教導孩子適當的行為,去除錯誤惡行,發揮管教職效。 2. 良好的親子溝通是管教的基石——縱容帶給孩子迷惑,處罰帶給孩子反抗,聆聽帶給孩子信任,善用同理心去了解孩子的情緒需要。良好的管教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責任感、自律性。 圓滿秘方: 用心用同理,不教不成器。 作者: 蔡綺文     2013年5月4日 信報 作者 蔡綺文 為『香港專業培訓學會』 學術顧問 及首席培訓師 Certificate Course of Foundation Child…

Continue Reading家庭成員角色

有效處理及應對投訴

有效處理及應對投訴證書課程 Certificate Course of Effective Skills on Managing Complaint 言語態度掌握得適度、以人為本服務可達到 簡介 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對個人權益的日漸關注,不單一般商界,甚至社福機構面對投訴個案日益增加,機構同工的工作壓力及效率因而受到重大影響。本工作坊,以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為參加者提供一套全面的、有系統的、由內而外的有效處理及應對投訴的培訓技巧。透過短講、互動討論、分享及啟發,提升參加者的敏銳觸角及溝通技巧,以同理心瞭解及體會服務使用者及其家屬的情況及需要,在職場上發揮關懷助人的精神;同時提升參加者對自我身心情緒管理的效能,透過運用語言溝通技巧與及積極的工作態度,掌握有效地處理投訴的秘訣,全面為機構提供以人為本的優質服務。 日期及時間 21/2/2014(星期五) 下載報名表格 9:30am – 1:00pm & 2:00pm – 5:30pm  (7小時) 查看更多資料及報名表格下載

Continue Reading有效處理及應對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