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最想父母說的十句話

NLP有一句假設前提: 溝通的意義取決於對方的回應。 父母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是否有想過溝通的果效呢? 是否有想過你們的孩子是否喜歡聽呢? 如果只是為說而說,不但沒有果效,還會破壞關係。 兒童當然喜歡聽讚美和鼓勵的說話,合宜的讚美,等同父母向孩子傳達價值觀和對他們的信任和期望。 假若讚美欠奉,而父母經常說些踐踏或比較的話,雖然我絕不懷疑父母的出發點,一定是想透過說話激發孩子的向上心,但可惜,卻讓他們接收到父母不信任和不愛他們。 今日的兒童,另一極端是容易從許多方面聽到極高讚譽,但讚美辭是雙刃的劍,既可激勵孩童,同時也可令他們抗逆力減弱,導致潛能未展。以下的剪報,雖然未就這個題材作研究,相信也值得今日的父母看看!  

Continue Reading兒童最想父母說的十句話

心理學大師,教你如何培養出有抗逆境力的小孩!

心理學大師,教你如何培養出有抗逆境力的小孩! 今時今日的家長,要培養小朋友的自信心嗎?還是自尊心?今日的小朋友,大多很有自信心,卻不見的有自尊!為何? 很欣賞 Michael 的分享,片段中講到如何培養小朋友的抗疫力,值得今時今日的家長看看。 Raising Inspired Children, by Dr. Michael Hall Licenced Certificate of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身心語言程式學執行師認證課程

Continue Reading心理學大師,教你如何培養出有抗逆境力的小孩!

真實做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轉貼文章 以下文章取自 〈專訪家族治療大師瑪莉亞葛莫利:真實做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部份內容 作者:賓靜蓀 薩提爾模式強調人要表裡一致,可以自由做自己,這和自私有何不同? 這是好問題,很多人常搞混。表裡一致表示我知道我的感受,我知道我是誰,我不給自己不真實的感受,不好時不會偽裝或掩飾。有安全感的人可以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可以真實做自己,不需要假裝開心、強顏歡笑。但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完全了解自己,只能嘗試去了解,這很不容易。 自由與自私 自由,是為了自己,而且內外一致。別人過得好,我也很高興,想跟他們分享。做自己是謙虛的,承認自己的限制,想成長。 自私是自我中心,一切只為自己,是基於比較,我要比你好,要從你這裡拿什麼,要你有的東西,自私是低自尊。 作者:賓靜蓀 文章出處: 家樂學線上家教 (http://qagogo.pixnet.net/blog/post/58972208)   Licensed Practitioner Certificate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真實做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很有啟發的一篇文章,雖然長了一點,但每一個段落都發人心省。每天都為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而煩惱的家長,值得一自。轉貼文章  作者: 王寧2013-7-22大家好,我是王寧。今天能站在這裡,純屬偶然。為什麼說偶然呢? 因為,南雅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164班是一個優秀的集體。個人認為,班級前二十幾名的同學,時機適宜,誰考班上第一名都有可能。媽媽對我說:考了第一名,不要有壓力,這一次已證明了你有考第一名的實力。以後,出現名次上下浮動都很正常,以平常心對待。先說明一下,因為時間緊,這份發言稿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寫的,下面就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的幾個觀點和大家探討一下: 1、關於分數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麼壓力,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我的經驗就是:像考試一樣做認真做作業,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在我們家,分數引起的反應基本上是波瀾不驚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麼太大的反響。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係。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裡有一張銀行卡備用,家裡的小盒子裡,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後,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有一次,一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媽媽說,她從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覺到了我對愛的理解。 3、閱讀經典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從去年開始,我開始閱讀外國經典名著。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作文、考試做閱讀題目都上了一個台階。在閱讀的時候,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彷彿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建議大家不要讓孩子讀那種快餐書籍,比如各種雜誌、童話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有一次,媽媽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從階段性的作用上講,閱讀經典可以使語文成績提高十分左右,這十分左右對於中考來說,是多麼重要。 4、音樂的熏陶閱讀、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其終極意義都是讓人在某一階段感到愉悅,讓靈魂舒展,輕盈。孩子們時間很緊張,媽媽平時在接送我,或開車一起外出的時候,會根據情況適時的挑選一些高雅的音樂在車裡放。我在放鬆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觸到了一些世界名曲,和一些歌詞寫得很好的歌曲,這一次我的作文拿了高分,就是以平時在車上聽到的那些音樂為題材寫的。 5、潤物細無聲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我也不例外。比如閱讀,聽音樂這些事情,我媽媽做得很隨意,不露痕跡,根據我的情緒來,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時候,她會尊重我的意見,不強行攤派。 6、訓練孩子的獨立性,有主見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比如:我五歲的時候,天氣很熱,從幼兒園出來,很渴,想要喝飲料。媽媽給錢給我,讓我自己去買。我害羞,因為從未嘗試過,害怕,就不肯自己去。媽媽告訴我,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去買,然後喝。一是自己不去買,那就忍著,回家再喝水。我猶豫了一下,選擇了不去買,忍著。媽媽覺得這也是一種選擇,就尊重我,也不評價我。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也不會主動送傘。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的,比如,和同學共撐一把傘,比如在教室裡先做作業,比如去超市裡避雨,順便逛一逛超市。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像的那麼蠢,總會想到辦法。再比如:現在我買衣服,媽媽只負責出錢。上次,和同學一起去買地攤貨,25元買了一件襯衣,穿到學校來了,媽媽說也還漂亮,但建議我把那些線頭剪一下,別讓人一眼就看出地攤貨。第二次,我又去買了一件,拿回來就覺得小了。媽媽也沒評價我,建議我送給一個比我矮一點的朋友了。這都是我的選擇,爸爸媽媽都尊重我。不作負面評價。就是這樣,我一路思考,爸爸媽媽一路尊重,我漸漸長大了,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7、關於粗心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藉口。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這個觀點應該起了

Continue Reading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家長們都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往往一放學就忙於趕著提問,可惜提問技巧欠佳,連小孩子都覺得討厭,來來去去都是千篇一律的幾條問題,令人生厭。以下25條問題,值得家長借鏡學者,除了可以增親子關係外,亦令你的提問技巧大大提升! 轉貼文章 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Without Asking them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This year Simon is in 4th…

Continue Reading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最佳禮物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最近被應邀到不同的學校,主持家長講座,家長們都不約而同地談論,什麽是『最佳禮物』?以下是幾位媽媽,有關禮物的問題上,各抒己見: 張太,本身是一名律師,女兒10歲。〝雖然我工作繁忙,而且下班時間很晚,但只要一有空,那怕是午飯時段,我都會為女兒買漂亮的裙子和她最喜愛的飾物。〞 陳太,行政秘書,兒子11歲。〝我不會亂買禮物給孩子,一般來說,只要他測驗成績好,默書達90分或以上,才作獎賞。〞 王太,家庭主婦,女兒11歲。〝我認為給孩子的最佳禮物,是提升她的競爭力。我為她報讀了不同的興趣班,除了彈鋼琴、跳芭蕾舞,也有公文數、英詩朗誦,而且學習四種語言,能文能武,為她的未來打好基礎是給她的最佳禮物。〞 『禮物』的意義 『禮物』的意義和功能真的多着!『禮物』可彌補親情?可作交換成績條件?可作贏在起跑線上的工具?事實上,在親子關係中,『禮物』的而且確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須知慾望總是無窮盡,任意去滿足孩子的虛榮和渴求,孩子又何來學懂珍惜?孩子成長的必修課:明白想要 ≠需要;享受欣賞≠ 享受擁有。愈想用物質來彌補親情,愈難建立温韾的親子關係。 此外,父母切勿把物質獎賞變成孩子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目的。例如:孩子考到三名之內,便有禮物。這種賄賂手法,表面上有效,但實際上有效期短暫;最重要是孩子變貪得無厭和物質化,對孩子的成長具負面影響。 我育有一對雙生兒,還記得大孖12歲的那年,做了一個很大手術,還要送到深切治療病房,其後的一星期,卧在病牀上,劇痛難當。我可以做到的就是陪伴,陪他聊天、陪他痛楚、陪他說故事、陪他看電視。然而,孩子對媽媽的陪伴,常懷感激、常存感恩。今日,大孖已經是大學生,我的最佳禮物,就是他常常都跟我說:『媽媽,我很愛你!』 無價寶 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讓他肯定自己在父母心中,比一切都要珍貴。 當父母没有時間陪伴孩子,他才希望從物質上尋求滿足。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物質就變得次要了。當孩子擁有愛,就會懂得分享愛。 Your children need your presence, more than your presents. Jesse Jackson 在這愛的懷抱裡,普天同慶!祝聖誕快樂!温韾滿載!…

Continue Reading最佳禮物

三心两意親子情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現在養兒育女真的不簡單!我們的上一代,經濟相對困難,加上子女的數目多,為生活而打拼,那有餘暇全副精神放在孩子身上,健康成長,於願足矣!反觀現今世代,環境富裕,物資豐盛,孩子的起居飲食,無微不至。隨着社會競爭力强,大部份父母的焦點都放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望子成龍,冀能贏在起跑線。無怪乎,『直升機家長』、『怪獸家長』、『虎媽媽』等相繼出現! 唯一責任 星期三為某政府機構主持親子講座,當中不少身居要職的高官貴人,不約而同地,九成的父母都投訴同一問題,孩子的成績未如理想。黃太理直氣壯:『我兒14歲,他要求甚麽我都給他,給他最好的。我只有一個要求 - 讀好書。我日夜鞭策,但他的學業毫無起色,我自問要求非常合理,科科80分或以上,我所做的一切都為他好。讀好書 - 是他唯一的責任!』 三大問題 那麽,又是否父母的唯一責任呢?千禧孩子被標籤以『港童』,『溺愛世代』;認為他們自理能力差、情緒管理差、責任感差…,又誰人負責?歸因父母,不離三項:1.過度給予 2. 過度要求 3. 過度保護。 三心两意 作為雙生兒的母親,很明白父母都用心良苦,無私奉獻。只想苦口婆心,分享一些育兒之道,借此作鏡。三心两意的親子情,絕非僥倖! 關心 關心情緒、關注成長 不宜只注重學業成績,應多關心子女的興趣、強項、弱項,和成長中的困難等,加以善導。 正心 不縱不緊、管教中庸 縱成溺愛,緊成抑壓。平常心看待子女,不求十項全能,也不要他們完成父母自己的夢想,而忽略子女本身的興趣。 安心 放心放手,得心應手 讓子女去冒合理的險,承擔責任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鼓勵孩子獨立成長。當孩子在不需要時,保護反而有害無益。 善意…

Continue Reading三心两意親子情

一切從讚賞開始

作者: 蔡綺文     信報專欄作家 一切從讚賞開始 『你真的讓我們當頭棒喝!』『你幫了我很多!』『衷心謝謝你,我今日才明白!』…。這是昨天工作坊後,家長們的回饋。其實,要感謝的還有我,你們的欣賞和讚美,讓我生命裡添加了感恩和動容! 昨天的講座裡,家長們有以下的提問: 我不想讚孩子,怕會讚壞。 我常常讚孩子,做得好,但不見得愈來愈好! 我會用激將法去讚美,我覺得這方法好,免傷感情。… 聽聽孩子聲 蔡老師,你是第一個用真心讚美我的人。爸爸從本都不表態,媽媽每天只懂問:功課情況和測驗成績;要不然就是說我懶,說我蠢…,我覺得好煩厭。 每天放學,媽媽都說我:做得好,事無大小都話好,我不知好在那裡,我覺得好虛偽。 記得有一次,我抄功課被發現,媽媽對我說:嘩!你真叻!年紀輕輕己有方法不勞而獲!媽,其實你想怎樣,我覺得好迷惘。 以上是青少年班,對父母所謂『讚美』的一些回響。 讚美是一把雙刃劍 『讚美』經常會被誤解和誤用。有些家長認為『讚美』是萬用刀;任何的讚美,孩子都會照單全收。其實,孩子無法接受語帶諷刺的讚美,『嘩!你真叻!』令孩子反感,適得其反,不知方向。 其實,讚美是一把雙刃劍。 恰當的讚美,讓人如沐春風,自信愉悅,努力向前; 錯誤的讚美,却會弄巧反拙,迷失方向,停滯不前! 成功的父母要把握可以讚美或鼓勵孩子的機會,適時適當的讚美,能發揮激勵和鼓舞作用,使孩子能朝着一個正確的方向成長。 讚美之道 1. 真誠:即應讚則讚,態度誠懇。 2. 具體:具體描述他所做的事情。(例如明天上學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功課都做好,書都帶了。孩子聽到,就會知道被稱讚原因。) 若只是一個『好』,孩子會感到空洞無物,不明所以,虛偽而己。 3. 稱讚努力過程遠勝於結果。(例如稱讚孩子努力過程,因努力被認同,會加倍努力;相反只看結果,聰明能取得100分,當下次只拿60分時便代表愚蠢。)…

Continue Reading一切從讚賞開始

成功之道

轉貼友人的一篇談及成功的文章,很有意思,值得反思。 作者: 蔡綺文 成功之道 為機構作中層管理的全日培訓,青年才俊,精英雲集。共晉午餐,其間西裝筆挺的女主管問道:「你認為什麼是成功?」於是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三三不盡 「當然是3C:Career事業有成,Cash現金在手,Car名貴轎車……」 「還應加上3仔:屋仔、老婆仔,生番個仔。」 「也比不上擁有3力:財力、權力、能力。」 眾說紛紜,樂此不彼。 那成功對你來說,又具什麼意義? 對她來說,又是什麼一回事? 她是我自2006年至今的學生,有一位自閉症而中度智障的兒子。她告訴我,得悉一刻,痛苦無助,如墮萬丈深淵,唯一希望是陪伴他學習和成長。當時全班學生都是育有特殊孩子的父母親;有些孩子常撞頭到牆上,有些愛衝出馬路,有些喜歡手自殘……。 在我心目中,他們每一位都是成功的父母,無微不至,困難重重,永不放棄!今日,她成功地培育了一位自閉症和中度智障而全港獨一無二的繪畫及沙畫藝術家! 成功準則 成功的確難下定義;成功是……能實現既定的目標?能過自己理想生活…… 成功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準則,只是這個準則,因人而異;然而隨着年齡、經歷、心態、際遇而改變,不能以偏概全!而我則偏愛這套《成功之道SUCCESS》! Soul 心靈富有:潤澤生命,懂得分享和貢獻,願意接納與包容,從心出發。 Unconditional love 無條件愛:懂得愛和被愛,是成功的真諦,是燃點生命的力量。 Choice選擇能力:具備選擇能力者,容易獲取成功,確立目標,激發潛能。 Contributions有所貢獻:有能力付出,惠澤人群,能强化我們的心志和才幹。 Excellent health良好健康:沒有良好健康,無法享受成功的果實。 Sense of satisfaction有滿足感:失去滿足感,也失去了成功的推動力。 Self…

Continue Reading成功之道

不要打殘孩子的投入感

友人 Janny 的兒子喜歡玩網上遊戲,而且玩得很投入。父親看見了,便隨便說句﹕「為何讀書的時候,沒見你那麼投入認真 ?」 很多家長對這句話肯定很熟識,亦是很多家長的心聲。 難道玩遊戲就不應投入認真 ! 其實投入本身並無問題,問題來自應在什麼範疇上投入。玩網上遊戲對讀書不好,但投入認真的態度卻對學者是好的。很多家長說出了上述的說話時,便將兩者都同時否定,而且還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玩網上遊戲與讀書的對立局面,之後,便很自然地感到因為要讀書,就連累得我沒有上網時間。 要讀書 ---> 無得玩  ( 都係因為要讀書,所以無得玩...) 「讀書」 跟「玩」成了對立。久而久之造成對讀書的抗拒。 想深一層,有多少孩子是抗拒學習的 ? 再想,其中又有多少是父母未能區分兩者關係? 作父母的,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投入、認真,這態度是好的,是一種能力,更是成功的核心要素,不是嗎 ? 然後再想一想,要如何將這種能力引導到讀書學習上。 如果父母想推動孩子學習,下次就必須留意自己的說話技巧。 Copyrighted by Lawrence Chu 2013 Certificate Course of Foundation…

Continue Reading不要打殘孩子的投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