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返學不等於終身學習

返學≠學習 終身返學不等於終身學習。 返學前不如問吓想學啲乜,點樣去學,點解要學。 最迎,機構內部培訓嚟咗個職員,問佢對今日課程有啲乜野期望,答案係「唔知,無乜期望,老細叫我嚟麻嚟囉...。」 終於見佢瞓左大半日。機構內部培訓好多時都送啲意向極低的同事嚟培訓,希望導師可以幾個鐘頭將佢地變做一個積極人,事實卻苦了TRAINER。 機構要攪內部培訓,管理層最好比職員有得選擇,唔好迫人嚟,比多啲自主決定權員工。不要為左滿足進修學分而叫人返學。意之所在,能量隨來。學習本身就係一個主動過程,卻被部份機構當成例行程序或懲罸 (再培訓)。結果,對部份意向極低的同事,「培訓」變左「陪瞓」。極之浪費資源。哈哈,幸好這是極少數。不過,管理層對培訓安排的思維過程亦值得反思。 Licensed Practitioner Course of NLP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Nursing Council of Hong Kong Accredited CNE Provider)

Continue Reading終身返學不等於終身學習

反思對NLP課程過份誇張的宣傳手法

我懷著謹慎省察的心寫這篇文章,怕得失培訓行內朋友,也懷著先自我反省的態度去寫這篇文章。 很多人對NLP有所誤解,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根源於NLP導師的過份吹噓這類課程有關。NLP課程廣告上的口號,有時就連行內導師都為之反感﹕「什麼星級導師、亞洲潛能開發專家、師承某某大師等等...」或有更誇張的宣傳口號﹕「激發無限潛能,體驗精彩燦爛人生...。」哈哈,見到這樣子的宣傳口號,不禁笑了出來。 我不相信有麝自然香,有好的課程仍要有好的市場宣傳策略,但我卻對嘩眾取寵的宣傳手法感到不安。不安不是擔心這些宣傳夠號夠瞧,而這樣子的宣傳,推銷姿態,以得到反面效應。 回想 NLP,1980年由徐志忠神父首先把這門學問帶來香港,徐神父為人謙和,平實忠信,是我很尊敬的學者及導師。徐志忠神父開辦的NLP課程,收費相宜,希望將NLP推介給更多人認識。而現在的大堆頭,誇大的宣傳口號,什麼承諾燦爛人生,實在令人不安,亦弄髒了 NLP的本貌。

Continue Reading反思對NLP課程過份誇張的宣傳手法

超級記名法

在日常社交場合中,我們會不斷認識到新朋友,想獲得別人的好感,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牢記別人的名字,這是一種既簡單而又重要的獲取好感方法。事實上,能善於記住別人的姓名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感情投入,在人際交往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親和感效果。 上海有一家上市公司的營運經理,請公司的代理商和經銷商吃飯時,他的秘書會私下按座位的位置把每位客人的名字記下。這樣經理在飯桌上與每位賓客交談時,便能隨口叫出他們的名字,這使每個人都驚訝不已,生意也順利地談成了。 要記著別人的名字,我暫時仍沒有秘書代勞,這並不表示我不能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一般而言,一班二三十人的課堂,在學生自我介紹完後,我便能記上他們的名字,當發問時,我會叫上他們的名字,同學感到都驚訝、好奇之餘,亦增加了親和感和專注力,更令訓練果效提升。 要記著別人的名字,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以下是我常用的方法﹕ 1.你得相信你能夠做到,不然的話,你亦無必要看下去。 2. 要有效增強記憶,是將「現存的意念」聯想到「新的意念」,彼此要有關係,要掛鈎。 3. 所有超級記憶法,都用上 「圖象化」和 「荒謬的聯想」。處理抽象的字詞時,要問第一個在腦海中浮現的圖像是甚麼或利用近音法將其轉成圖像。 即NLP 所講的視創效果 (VC),去建立有意義的聯想。例如: 紐約 New York—自由神像 朱經武 – 一隻「豬」「經過」你面前 黃山竹—聯想到他是美麗的「黃山」上的「竹子」 PETER –想起你另一位同時也叫PETER 的朋友在場,將幻想出來的PETER放在現時的PETER旁邊。這個幻想出來的PETER 可以是你的朋友,亦可以是位藝人、歌手…,只要能想像出圖像便可。有次,有位學員叫李麗珊,我就想像奧運金牌李麗珊也參加我的課程。 對一般來說,記樣貌不會像記姓名那樣困難,記姓名容易出現到了口邊說不上來的窘況。觀察一個人的樣貌要選擇其最突出的特徵,如五官、身材中的特別之處,這樣你就容易記住這個人了。 4. 多次重複這個人的姓名。你要清楚地聽到這個姓名,介紹之後要立刻重複這個姓名(可以在自語中進行),交談中盡可能多叫對方姓名,以便在頭腦中紮下根來。另一種加強法,可看著對方的額頭,幻想在他的額頭上看到他的名字。然後在腦中叫他的名字,重複數次。 5. 最後可以私下用自己的手指,在大腿、手臂,手掌上模擬寫上對方的名字,重複多次。…

Continue Reading超級記名法

領導者如何激勵行為

領導者如何激勵行為 西蒙-斯捏克 (Simon Sinek) 提出了一個「Start With WHY?」「問為什麼?」的黃金圈理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都知道正在做什麼「WHAT?」,有少數的人知道如何做「HOW?」,但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為何要做「WHY?」。知道為何要做的人,真正了解做這些事情的目的、信念和價值,就是這些背後的原因讓領導者能夠激勵、觸動他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1-0TQZaswA

Continue Reading領導者如何激勵行為

一人有一個腦袋

一人有一個腦袋,有腦還是無腦,管理用與不用,它都會自動執行程式,就如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聯想。 誓如﹕請你不要思考或回答以下三條問題,只是看,每行的描述都請你仔細閱讀,每一行都要慢讀三次,並留意你自己思想過程發生何事? 你今日何時起床? 你喜歡別人叫你什麼名字? 英文名? 還是中文名? 大白鯊是白色的? 還是灰色的?  你真的可以不思考或不回答嗎?  你可以閉住自己的咀巴,但是你管不了你大腦的聯想。 有些宗教叫你放空,來管理你的大腦。而 NLP讓更明白大腦如何運作,讓你承認自己的大腦是何等的活躍,並試著去引導它走往你的目標方向。 Licensed NLP Practitioner Course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啟發你的思維: 身心語言程式學執行師課程

Continue Reading一人有一個腦袋

你知道自己的無知嗎?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是一位謙卑的智者,有一天,有人問他是不是智慧超人? 他謙卑回答道:「我並不是什麼智慧超人,我和你,和一切的平常人都是一樣,沒有大不了的。有一點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的無知。」 事實上,無知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眼見很多人因為不肯承認自己無知,還假裝自己是懂的樣子,賣弄聰明或一知半解的知識,到頭來出醜的還是自己。 如同蘇格拉底所說的「無知之知」,意思就是要知道自己的無知處,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否則只會把缺點當成優點,永遠沒有進步的一天。 多了解自己的無知,多多虛心學習,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並且完全發揮自己的長處。 你知道自己的無知嗎?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智慧人。 Licensed NLP Practitioner Course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你知道自己的無知嗎?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地圖不代表地域)

NLP的創始人Richard Bandler & John Grinder ,在他們的第一本書「The Stucture of Magic」(VOL I) 中指出,對世界做出較有效反應和較無效反應的人,他們的差別主要在於其內心世界觀﹕「有創意和靈活變通的人,就是那些無論在何種處境下仍能建立「多重選擇」表像的人。 而另一些人則覺得只有很少的選擇,而且哪一個都沒有吸引力。 我們發現,並非世界過於侷限或別無選擇,而是這些人自己封鎖了自己,由於他們的世界觀中沒有,於是他們看不到這些對他們而言可行的選擇和可能性。 從 NLP 的觀點來看,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地圖或世界觀,沒有誰的地圖比別人的更「真實」或更「現實」。事實上,最有效能的,是理解到內在世界地圖是否能幫自己覺察到最多的可能選擇,當覺察到,組織和回應的可能方法便更寬廣和更豐富。 Licensed NLP Practitioner Course for Caring Professionals

Continue Reading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地圖不代表地域)